最高人民法院4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深化交叉执行、规范执行工作”有关情况并发布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主持。
交叉执行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执行工作的重点,备受社会关注。推行一年半以来,人民法院通过交叉执行化解了许多重案、难案、骨头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步成为执行条线常态化、长效化的日常工作。截至2025年3月31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近30万件,取得实质进展或化解近1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将近1600亿元。
黄文俊介绍了今年主抓的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着力案件化解。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为例,今年1月,专门启动了交叉执行攻坚“双百”涉民生案件暖冬行动,聚焦200件小标的涉民生、涉执信访和带财终本案件,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将交叉执行的效果百分之百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进一步强化条线指导。借鉴法答网、案例库在统一法律适用、强化条线指导方面的带动作用,逐步归结和整理了交叉执行工作中的关注点、疑惑点,编发交叉执行问答,回应关切,指导实践;三是进一步聚焦案例引领。今年1月,最高法下发了今年首批(累计第五批)10个先进典型案例和10个追责案例。
今年第一季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立审执协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执行难源头治理打通内循环。继2024年保全案件同比猛增30.8%后,今年第一季度延续了同比增长34%的良好势头,而且环比逐月递增,人民法院内部的“立审执协调”机制已经成型。二是打击失信和规范执行齐头并进,助力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失信名单人数实现十年来首次下降,而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名单39.42万人次,同比继续下降9个百分点,同时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失信名单人数延续了2024年的负增长趋势。三是财产变现效率提升,为提振消费提供新动能。四是执行质效高位巩固,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周加海介绍了本批指导性案例的编选背景和主要内容,“本次发布的是第45批指导性案例,也是自2010年指导性案例制度建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的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与以往指导性案例不同的是,本批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旨在总结提炼一批有效推进执行工作的经验做法,为类似案件办理提供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的指引与参考”。
执行规范化的问题尤为重要,是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黄文俊强调,“最高法将用三年左右时间持续推进执行工作规范提升。初步打算是:第一年进行重点问题排查整改,各地法院执行部门自我检视、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立行立改;第二年进行规范创优活动,先进带动后进,优秀带动薄弱,比学赶帮超,创造形成依法执行、规范执行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第三年落实监督强队伍,以更加健全的执行制度、更加规范的执行行为、更高素质的执行队伍,持续增强人民群众执行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