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4日

 

  

  内容提要

  近年来,惠民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工作,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思想自觉,强化“干在实处”的工作导向,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为推动“五个惠民”建设贡献了法院力量。

  近期,惠民县法院针对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组成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了前提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工作建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遵循和方向。

  关键词:法治化 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回应市场主体个性化法治需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全市“83”工程提供更精准、专业、高效的法治保障,根据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企业“法治需求个性清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按照县委政法委时间安排,结合惠民县绳网产业、苗木产业发展特色,我院组成调研组,走访县域内绳网企业、苗木企业及破产重整企业,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通过实地调查、阅看资料、听取汇报、征求意见的方式,对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法治需求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现报告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惠民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工作,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思想自觉,强化“干在实处”的工作导向,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为推动“五个惠民”建设贡献了法院力量。

  积极参与全县营商环境建设。先后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条》、《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行合同指标的配套措施》等制度规定,切实营造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司法服务更加全面便民,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浓厚氛围。一是积极提供司法服务。开展“营商环境走访月”活动,累计走访企业112人次,走访律所91人次,解决法律问题200余个。二是深化诉源治理。县法院选派立案庭、司法鉴定中心、执行局和道交法庭共计24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干警入驻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集立案登记、财产保全、案件执行等14项服务内容于一体。聘任特邀调解员5名,常驻法院进行专业化、精细化调解。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调解中心等3家行政调委会以及县医患纠纷、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4家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就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等纠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召开协调会议10余次,提前化解纠纷230件。1-9月份,共分流诉前调解案件1856件,调解成功1018件,调解成功率65.0%,平均用时5.9天,全市速度最快。8月6日,惠民县法院在全市诉源治理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惠民县成功入选“2020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并被纳入全省16个集约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工作试点县。截止目前,惠民县万人成讼率171.99‱,低于全市平均值20个点。三是开辟涉疫情诉讼绿色通道。对涉疫情和企业复工的案件,积极引导网上立案,优先审理;依法充分运用诉讼费用的缓、减、免等手段帮助困难企业减轻负担;依法准确适用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最大限度保护因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行使诉讼权利企业的合法诉权。四是实行类案专办。成立破产审判团队,民二庭集中审理破产案件,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驾护航。针对金融案件快速增长态势,惠民法院紧紧抓住司法改革有利契机,成立金融审判庭,行政庭专门办理此类案件,有效破解金融案件诉讼“洪峰”,为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源源动力。加大破产审判力度,农兴种业、鲁洁纺织、正鑫果蔬等公司圆满完成清算。山东省惠民县顺风清真肉类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及关联企业破产清算案、山东省惠民县棉麻公司破产清算案正在财产处置过程中。长青木业、裴堂瓶业等公司正在重整计划执行期。茹园苗木公司正在招募投资人。嘉鼎祥置业正在债权申报过程中。钧兆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一案,已通过执转破程序化解12件相关案件。

  推进执行攻坚。全面推行执行团队集约化改革,创新打造以执行指挥中心为核心,以6个速执团队、3个精执团队、1个终本维护团队为驱动,全面覆盖执行流程的“1+3”工作模式,切实提高执行质效。创新研发“地图标注”APP,获“2020年度最美政法成绩单”,实现可视化查人找物。截止目前,共受理执行案件2025件,执结案件1622件,执行到位金额1.79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行率99.58%,全省第八名,全市唯一法院执行关键节点平均超期数为0。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100%,执行案件执结率77.61%,全市第一。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律服务覆盖面窄,涉法高端人才较少。一是专项法律服务精准性不足。从“坐等上门”到“送法入企”的意识转变不足,调研力度还有欠缺,在深入了解企业的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绳网产业、苗木产业是我县的优势产业,但产业发展过程缺乏专业的法律智囊团队助力。走访企业过程中,多数企业负责人提出买卖合同、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具备一定共性特征,因此针对特色优势产业的专项法律服务很有必要。具体而言,在皂户李镇苗木产业方面,苗木买卖过程中相关票据的开具、小额债务的追偿问题反馈较为突出;在李庄镇、姜楼镇绳网产业方面,绳网买卖合同的货款拖欠纠纷较多。经调研了解,由于目前绳网产业中建筑用网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而建筑用网主要对口建筑行业。但是近年来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对外拖欠货款、工人工资等问题,这也导致绳网加工企业在部分货款的追讨上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加之绳网行业入行门槛低、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为稳住客户,企业通常会对建筑商拖欠货款的行为相对包容,这也加剧了货款拖欠这一债务纠纷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二是企业涉法高端人才较少,专业法律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在走访的5家行业代表性企业中,目前只有滨州市金汇网业有限公司有长期合作的律师事务所为其提供企业法律合规服务,其他企业均没有相关法律服务团队。而在乡镇法庭、县法院这一级,国际法等涉外法律专业的高端人才较少。作为一家主营出口型企业,滨州金汇网业有限公司在涉外法律问题方面的需求较大,且企业存在长期未结的涉外货物贸易纠纷,对于如何利用国际经济法相关规定帮助企业进行依法维权,需要关注。

  (二)服务保障意识有待提高,纠纷解决效率还有提升必要。走访企业期间,部分企业反映,法院在针对如何以更加支持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创新创业问题考虑得仍不全面,对经济领域新业态的司法保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还存在一定进步的空间。与此同时,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谈过程中,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正是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键因素,对于法院而言,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提升审判效率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这也要求司法人员进一步跟进转变理念,加强对服务保障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三)社会整体法治意识还需增强,营商环境法治氛围欠缺。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要真正实现营商环境法治化,首先要提升社会整体的法治意识。在调研过程中,面对一些法律纠纷,企业普遍反映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经过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是企业负责人自身缺少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尤其是经济法的知识,同时也对律师团队的服务存在一定不信任;二是企业认为法律诉讼耗费时间过长,牵扯精力较多;三是担心诉讼过多会对企业本身带来负面评价,影响企业后续的发展。

  (四)企业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有健全空间。一是企业产权保护不足。企业自身对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存在“先发展,后保护”的短视理念,不注重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县绳网产业、苗木产业发展较好,但目前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仍有不足,企业通常认为当前发展更为重要,而忽视了知识产权这一长远利益的维护。针对目前皂户李苗木产业而言,产业发展规模较大,但是其在培育新品种苗木的方法或者一些扦插等繁育技术方面并没有系统的重视鼓励,研发专利、申请专利的意识不强。与此同时,绳网产业也集中于建筑用网、盖土抑尘网、草坪网的生产加工,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及专利自主研发方面的意愿并不强烈。二是社会信用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失信问题广泛存在于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黑白名单管理机制和联合惩治机制尚未联动,社会征信体系和法院执行工作体系尚未实现深度融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政治站位。要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真正把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功能作用发挥到位,把成效落实到有效维护社会关系稳定和生产生活秩序安定等方面,切实增强市场交易的可预见性,积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为惠民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加强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培养建设。下一步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特别是适应进出口、对外贸易和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迅速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为企业向外发展、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保驾护航。突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引进制度,不断加强引进力度。

  (三)全方位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一要突出特点,有效提升专业审理效果。针对惠民县绳网产业、苗木产业特色,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种纠纷解决方案和途径;二要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民商事司法保护,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普法力度,开设不定期普法课堂。通过法制宣传增强企业法治意识,自觉将守法诚信作为企业之本,引导转变“熟人社会”心理,帮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法律、敬畏法律。同时,将各企业和企业家放在C位,全力做好企业的服务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法,转变工作理念,最大限度为企业保驾护航,切实形成安商、爱商的良好氛围。

  (五)不断整合优化资源,提供最优服务。对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组建“法治体检”团队,重点围绕民营经济政策解读、法治环境保障、公司治理结构、风险防范化解等内容,结合大量案例,分别就企业章程、合同制订、企业用工、担保注意事项进行定期讲解,宣传涉及营商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项目运行中的法律问题和潜在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