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惠民样板”(一)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24日

  近日,在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发的《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经验》中,桑落墅镇的《“三个强化”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皂户李镇王家联村的《共建共享,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协奏曲”》两个案例入选。在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发的《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典型案例》中,胡集镇的《传承保护“胡集书会” 倡树时代文明新风》案例入选。今天,刊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惠民样板”》第一期《三个强化”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桑落墅镇“三个强化”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入选《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经验》典型案例。

  全文如下:

  今年以来,桑落墅镇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进一步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提升群众在精神力量上的获得感、在精神生活中的幸福感,不断以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强化三个融合,组织保障更加有力。

  组织融合。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导小组的主责主业意识,通过提早谋划、加强设计,将原来分属于党组织、团组织、民兵组织、教育部门等7个系统的网格员、宣讲员和志愿者力量凝聚起来,按照专长、爱好、特点编为5个专业小组。建立志愿服务规范,完善考核制度,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谁来干、怎么干、如何评”的问题。目前全镇各志愿者平均每周到联村报到1次,推动各项活动长效、持续、规范开展。

  阵地融合。围绕“有固定场所、有稳定队伍、有统一标识、有活动项目、有服务对象”的标准,整合民间资源,完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提档升级,建设文明讲堂、书画展览、休闲娱乐等功能室10个,配备桌凳50余套、电脑设备10台、书籍10000余册,使其成为志愿者自我管理平台、服务需求的对接平台、活动项目的承接平台,逐步实现志愿服务就近便民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目标。

  队伍融合。按照专业性、联动性、服务性等特点,设置理论宣讲、卫生健康、教育科普、法治维稳、爱心帮扶、文体文艺、农技指导、关爱自然、金融服务、文明新风10个志愿服务队,并积极吸纳大学生、老党员、退役军人等活跃力量100余人,形成了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格局。

  强化三项能力,站所平台更加优化

  提升订单服务能力。紧密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服务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宣讲行动等,建立理论宣讲、卫生健康、教育科普等专业服务项目库,精准结合群众需求,制定活动“菜单”10余项,形成群众“下单”、服务队“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坚持“一镇多品”工作基调,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2个。一是文明实践“广播站”品牌,组织“乡村播音员”每日宣讲党史故事、党史知识、最新政策,让乡村大喇叭逐步成为纵深学习的“红色方向标”,把党的好声音传播进千家万户;二是“蒲公英小课堂”品牌,立足于解决农村儿童节假日“空白时间”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常态化志愿服务,筑起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坚固防线。

  提升宣讲动员能力。以党员志愿者为“主力军”,以党组织书记集中学、五老宣讲团现场宣、退役老兵视频讲、百姓事百姓谈4种形式为抓手,开展专题宣讲10余场,培养百姓宣讲员20人,参与群众超过3000人,倡树“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主旋律。

  强化三种载体,活动开展更加丰富。

  全面深入宣讲。深入贯彻“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的宣讲方针,组织1支镇级宣讲团、6个联村宣讲队,实行“大兵团作战”和“小分队出击”相结合的方式巩固舆论防线、占领思想阵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针对宣讲受众的范围和特点,开展创业、电商、防诈等专题宣讲活动59场;结合蒲公英小课堂、小儿郎读书班等文化品牌,创新探索“小手拉大手”宣讲模式,通过儿童影响家长;以解开贫困群众思想“疙瘩”、做到“志智双扶”为重点,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为家门口的“精神家园”,切实做到“感党恩、跟党走”。

  促进文体搭台。秉承“深耕基层,深挖典型、深映初心、深入百姓”的理念,活化现有文化资源,推动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的节日等深度融合。先后举办“中国梦 新时代 跟党走”百姓宣讲、“翰墨颂党恩,丹青绘百年”书画笔会、“弘扬老渤海精神”红色故事大赛、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10余场次,定期举办文化汇演、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活动,用多形式的文体项目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落实为民行动。牢固树立“文明实践+”理念,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村情夜谈”民生品牌。即充分利用夜晚空闲时间,通过面对面摆“龙门阵”的形式,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架梯子”“铺路子”“搭台子”,实现从“被动干”到“主动干”的转变。目前已累计召开“夜谈”活动12场,参与群众1000余户,在促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医疗政策落实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40余条,进一步达到收集民意、畅通渠道、宣传政策、集聚民心、推动发展的服务目的,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凝聚起磅礴的内生动力。

  来源:惠民融媒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市惠民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环城南路39号 电话0543-5327030 邮编: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