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高举司法利剑 护卫碧水蓝天——滨州开发区法院司法审判助力环境保护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2月25日

高举司法利剑   护卫碧水蓝天

——滨州开发区法院司法审判助力环境保护侧记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越来越多提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碧水蓝天”这一生态文明新理念。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牢固树立绿色司法理念,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公共环境权益司法保护力度,为辖区内环境资源保护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涉环境资源类案件五起,审结四件,其中成功调解一件。

优化职能工作,提高审判质效

    首先,加强涉环境资源案件的立案工作。结合诉前调、网上立案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绿色通道”,实行接待、审查、立案等“一站式”服务;依法简化立案手续,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其次是依法快审快结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妥善审理涉环境资源民商事案件。同时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完善司法便民措施,实现当事人权利救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再次进一步提升涉环境资源案件执行力度。对于保全和先予执行要及时受理、迅速审查、依法裁定、立即执行,充分发挥其预防和减损作用。

多方联动参与,形成环保合力

    加强与检察、公安等相关机关机构沟通联系,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沟通和联席机制,让环境执法由“单打独斗”向“共防共治”转变,形成打击生态环境犯罪的合力。该院受理的一起多人土方盗窃案,在办案过程中,该院与检察院、公安机关及时联系、相互配合,将赃款全部追回,挽回了原告的经济损失,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原告当事人的对资源占有的合法权益。并充分利用罚金刑的作用,增加了犯罪成本,有效打击了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对此类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创新工作载体,延伸审判效果

    首先,将调解工作贯穿诉讼全过程,宣判后及时回访,督促、检查整改落实情况,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环境的情形再发生。滨城区一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中,该院多次进行调解,最终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其次,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教育培训和宣传,充分运用本院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及时对外发布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坚持每年环境日普法宣传,将法治“牵手”生态,以案释法,帮助企业迈向规范化绿色智造,同时向群众宣传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工作和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增强公民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加大学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由于环境资源案件通常涉及的法律关系众多,一起环境纠纷案件可能包含两种及以上的法律关系,同时环境资源审判需要专业性较强的环境科学知识等来辅助进行分析。因此我院定期组织涉环境资源法律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交流学习与讲座。除此之外,由于环境资源审判数量少,环境资源审判法官实践机会较少,审判经验积累有限,该院采取了互联网的方式,向先进法院学习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经验,为该院法官干警相关审判工作更上新台阶提供了参考。

    绿色发展是世界潮流。扎扎实实推进司法审判助力环境保护,就是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开路助力,新的一年,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将继续充分运用审判职能,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

范颖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二十二路677号 电话:0543-3650137 邮编:25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