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开发区法院“五举措”撑起维护妇女权益“保护伞”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30日

开发区法院五举措”

撑起维护妇女权益“保护伞”

开发区法院准确把握新时代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立足审判职能定位,坚持全面履职尽责,多措并举筑牢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屏障。

一是筑牢“优先维权”理念,推进妇女权益类案件诉前化解。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及妇女儿童的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强化特邀调解和审判团队调解力度,对涉及离婚、继承和子女抚养费等案件进行诉前调解,促进涉妇权益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加强司法确认力度,防止后续过激行为产生。2022年诉前调解案件106件。

二是坚持找准“症结根源”,妥善审理离婚纠纷案件。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选派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组建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全面打造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格局,2022年审理离婚纠纷案件108件。在离婚、抚养、继承等纠纷上,依法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家务劳动补偿等制度。在刘某某诉李某某婚内财产分割纠纷案中,依法保护了妇女合法权益,被市法院评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典型案例。

三是强化“人身保护”功能,依法预防惩治家庭暴力。针对婚恋纠纷中家暴案件,设置“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绿色通道”,加快家庭暴力类案件处理效率。坚持“排除潜在威胁,令在危险之前”的原则,在立案、调解、审理的任意一个环节,协助受害者保障人身安全。依法降低“人身保护令”签发门槛,优化人身保护令的申请程序,确保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快速做出并送达,形成“长城式”人身保护模式。2022年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7份,有效预防、制止家庭暴力。

四是发挥“刑事打击”作用,坚决惩治侵害妇女儿童犯罪。严厉打击拐卖、性侵等严重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犯罪,坚决依法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对性侵未成年犯罪“零容忍”,办理的4件案件均对被告人判处实刑。统计分析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案件的规律、特点,对加强预防性侵和共同做好被害人心理辅导向教育部门发出司法建议2份。

五是扩大“普法宣传”效应,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公众开放日、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与妇女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妇女权益保护”专题讲座活动,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宣传手册,让更多女性深入了解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借助典型案例、法官说法等栏目,积极开展妇女权益保护普法宣传。(开发区法院贺嫣然 赵肖肖供稿)

关闭

版权所有: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二十二路677号 电话:0543-3650137 邮编:25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