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步履坚实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3日 | ||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强调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 201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规划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推动依法行政从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政府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的节拍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实。 ——推进依法决策,提升决策公信力。 政府的“红头文件”是不是合法、规范?“民告官”案件中,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出庭应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风险如何预防和减少,实现政务活动的高效运转……如今,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更加凸显。 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各省级政府普遍设立政府法律顾问,全国共有8000余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设立了公职律师,公职律师队伍发展到2.4万人,发挥了为依法决策守门把关的重要作用。 ——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更优化。 明明有户口簿、低保证,却被要求开具家庭关系、低收入证明;办理离婚需要提交自己是正常人的证明……一段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现象仍相当程度地存在,是群众和企业办事中的烦心问题。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进行回应,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进行梳理,逐项提出取消或保留的建议;对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最迟要于2018年年底前取消。 以“减证”促“简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方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上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使得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权力关进笼子里,行政执法更规范。 执法对象或其亲友突然下跪时,民警应当如何处置?查验身份证过程中有人拒不出示怎么办?民警查缉嫌疑车辆,当事人拒不下车怎么办? 公安是联系群众最紧密的部门之一,执法效果如何,直接关乎法治权威、政府公信。为了解决基层一线民警在执法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部举办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统一执法标准,让民警执法规范化落在一招一式。 在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方面,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全国32个地方和部门推行上述“三项制度”试点,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乱执法和执法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加大问责力度,推动依法履职。 重大项目建设拖期、财政资金沉淀、土地闲置、保障房空置、涉企乱收费……针对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014年起,国务院连续四年部署开展全国大督查,推动各地方各部门依法履职,加大问责力度。 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通过作出撤销、变更、确认违法和责令履行决定等方式依法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直接纠错率达13.1%,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
||
|
||
【关闭】 | ||
|
||
版权所有: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2345678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钟山路909号 邮编:257000 诉讼服务热线:1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