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递

[纪律作风建设每周温情提示(五十一)]——人民法官要“九思”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28日

    当代的法官如何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这是每名法官时刻需要反思的问题。近读《论语》,品味孔子关于“君子有九思”的教诲,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然闪烁智慧的光辉,可以作为法官提升自身修养的途径和自我检验的标尺。
    《季氏篇第十六》记载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意思是,孔子说,“一个君子要时常考虑九件事: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表情,考虑是否和蔼可亲;自己的容貌,考虑是否端庄严肃;说起话来,考虑是否诚实;做起事情来,考虑是否认真尽职;遇到疑难的时候,考虑是否虚心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的时候,考虑会引起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东西,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什么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在《论语》中,孔子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但他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他心目中君子应该具有的特点,并与小人进行反复的对比。可以认为,君子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品格修养高尚的人。君子不是圣人,不是生来就完美的神,他是普通人经过艰苦的道德品行修炼可以达到的目标。君子九思是孔子正面阐明君子的行为特征,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向人们指出的如何成为君子的一个途径。
孔子做过鲁国的大司寇,也就是大法官。他对于君子的定义,也可以作为当代法官的参考。人民法官肩负着化解社会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正、实现民主法治的神圣职责,使命光荣,职责重大。司法公正,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证,但离开的法官的良知、品行,一切都无从谈起。拿古之君子的标准来要求今天的法官,应该不为过,今天的法官也需要“九思”。
法官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法官过去被称为“判官”,要对当事人争议的问题做出决断,如果没有能力分清是非曲直,就不是合格的法官,只能是糊涂官断糊涂案。要达到一看就明白,需要智慧、经验和学识,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要学习法律知识、哲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要了解社会风俗、交易习惯、群众心理,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人民法官来说,公生明,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看待当事人的争议,心中装满公平正义才能看明白。
  法官听思聪。要多听,更要善于倾听,不要听风就是雨,失去了主见。法官的一个基本工作就是听审,听审的好坏直接关系案件处理的成败。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当事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当事人讲话的机会。有的法官断案先入为主,觉得自己已经知道案件是怎么回事了,把开庭当过场,不愿意让当事人讲话,既不利于查明案情,也不利于败诉方服判息诉。其次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理不辩不明,不同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事情的真相。最后,要有主见,不能真假不分,真伪不辨,越听越糊涂,要根据法律和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法官色思温。法官应该有稳定的情绪,温润的言语,平和的表情。法官不是阴曹地府的判官,不需要靠凶恶的表情来吓唬人,他要靠自己的学识、风度来折服人。法官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当事人、理解当事人,才能心平气和、和蔼可亲地对待当事人,想当事人之所想,为当事人服务。要有修养,对于当事人的误解、抱怨,甚至是指责,都能够坦然处之。
  法官貌思恭。要端庄得体,举止大方。要谦卑,懂得尊重他人,不能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审判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法院是庄严的裁判所,法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维护自身的形象。有些法官庭上衣衫不整,行为举止不端,很容易给人不严肃、不公正的印象。有的法官开庭迟到早退,叼着烟卷,接打电话,与人民群众期待的法官形象差距十万八千里。自重才能赢得尊重,要常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正举止,让人感觉浑身透着正气。    
法官言思忠。要谨言慎行,少说话,说实话,说有用的话。法官的主要任务是听取他人的意见,他是主持人,不是发言人。法官在法庭上的讲话,要客观中性,不能带有偏见和倾向性,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说出的话,掷地有声。法官的话主要不是说在法庭上,而是说在裁判文书上,对文书上的每一句话,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
  法官事思敬。要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投入审判工作。只有热爱,才能产生持久的激情,也才能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做好本职工作。法官的工作似乎平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无味,但是,以宋鱼水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法官正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开创出不平凡的事业。要增强法官职业的荣誉感,使命感,克服职业麻木,认真处理每一起案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   
  法官疑思问。要善于钻研,不耻下问。当代的法官,单凭经验已经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审判任务。法官必须是适用法律的专家,调解纠纷的行家,既是法律家,更是政治家,还必须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司法能力。  
  法官忿思难,法官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三思而后行,要善于制怒。节制贵于黄金,愤怒只是无能的表现。即使当事人有过激的言行,作为法官都要保持镇静,不假颜色。个别法官动辄勃然大怒,指责辱骂当事人,甚至将代理人铐起来反省,实则自己更应该反省。有时候,冲冠一怒,后果不堪设想。   
法官见得思义。法官要廉洁自律,耐得住清贫。廉生威,廉洁奉公才能有权威。法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也必然面临着种种的诱惑,不少人希望通过物质利益来影响法官,拉拢腐蚀法官,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法官更不能为外物所左右。对于当代法官来说,最大的义就是宪法和法律,人民法官只有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站稳脚跟。
人民法官时常“九思”,一定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