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陆犯焉识》,它取自小说主人公陆焉识的名字,以表明他的身份。小说作者乃我最爱的作家严歌苓,本书也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自从第一次读严女士的作品,就被她的文章吸引,进而被其文笔所感动,其作品的生命力令人动容,细腻的笔触,轻诉的故事,让人读起心里就不愿放下。她的作品总是有触及灵魂的深刻和精巧的构思,对人性的描摹,尤其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且具有隐喻的批判意识。
作品讲述的主人公陆焉识,其骨子里还是旧式文人的做派,生长于上海旧式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继承了几千年封建家庭长子的一切优良传统,对他的那个全上海顶顶聪明的继母冯仪芳恭让温顺,永远妥协。甚至包括继母给他安排的婚姻,他毫无反抗余地的娶回了继母的侄女婉喻,换来了他四年的出国留学生涯。而他的另一面是西式的,他生性潇洒,做派随性。在他的那个无条件崇拜他的好妻子婉喻那里,他的“劣迹”统统都是优点。这个妻子也像许许多多中国传统家庭里的少奶奶一样,温顺贤惠,谦逊有礼。而陆焉识的继母,只比他大不到十岁,却牢牢占据了整个家庭的重要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继母的地位,才安排侄女婉喻做了自己陆焉识的妻子。她就像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蜘蛛精,把所有跟她有关的人都牢牢粘在了她自己编织的那张网上,成全她后半辈子的幸福。
故事的背景架构在了文革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陆焉识内心崇尚的自由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就由家庭的桎梏直接步入了整个社会的桎梏中了。因其出身,及不谙世事的张扬而成为“反革命”,又因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刑期一次次被延长。长达二十多年的劳改生涯完全磨去了陆焉识潇洒绅士的外衣,他的称谓也由陆焉识博士直接过渡成为众犯人口里的“老几”。他可以为了看一场有女儿身影的纪录片,接受小死刑犯梁葫芦偷窃来的赃物——一块欧米茄手表,并狠下心肠让梁葫芦替他背黑锅,从而用那块本就属于他的欧米茄手表成功行贿了邓指导,有了去目睹一眼银幕上女儿的机会。一向做事光明磊落的他还成为了一个逃犯,成功逃脱了整整二十天之久,运用他的智慧在通缉令的眼皮子底下与他朝思暮想的家人们神不知鬼不觉的远距离相聚。成为老几的陆焉识已经不是那个陆焉识了,他被洗礼成一个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除了内心坚持的那些学术信念,人们看到的陆焉识绝对是一个百炼成钢的老犯人。可是,无论他怎么变,在婉喻的心里,他是始终不变的。婉喻当他是神一样的来崇拜,来供奉。现实的残酷和梦想的美好常常折磨着这一对苦命的夫妇。陆焉识在漫长的劳改生涯中以妻子和女儿为信念顽强的活了下来。
可惜,婉喻在深入骨髓的思念中慢慢的倒下了,在陆焉识被释放后归来时,她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彻底不认识眼前这个活生生的陆焉识了。陆焉识只在她的回忆里的,永远美好,永远年轻。陆焉识就是一株生命顽强的芨芨草,他锲而不舍的挖掘婉喻对他的记忆,以弥补他这么多年来愧对妻子的自责感。可是,他最大的阻力居然是来自于儿女们。他最心疼的小女儿对他若即若离,他最器重的儿子对他趋之若鹜。然而这些他统统不在乎。他就想婉喻当年无条件守护他那样一心一意地妻子。故事的结局是婉喻去世了,陆焉识也在一个很平常的午后悄然离去,回到了那个禁锢了他近半生的西北高原上,他终于发现,他一直崇尚的自由原来一直在他自己的心里面,而不是他一直想要看到的那幅合家团圆的画面。
在严歌苓的笔下,故事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成分,而且还巧用心思地在主人公的名字上暗下含喻,陆焉识、冯婉喻意为“哪里识别得出委婉的讽喻”。作者更关注的是“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透的秘密”,是陆焉识“一个人对感情、对自由的一场近一个世纪的彻悟”。陆焉识的一生,其实被囚禁在各种有形无形的牢笼中,继母以软弱为利器囚禁了他,妻子的不遂人意囚禁了他,社会、派系的争斗囚禁了他,但他彻悟了自由,最终当他带上自己的衣服和妻子的骨灰,回到了大西北,曾经的囚禁之地,变成了他最终的精神自由之所。然而,即使陆焉识不彻悟,家庭的囚禁也随着他继母的去世戛然而止,妻子的囚禁随着婉喻的失忆而让双方获得自由,社会的囚禁,时代的罪过和无耻者的攻讦,陆焉识也预先早已摆脱。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囚禁,让人明白,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永远透着时代和心灵的烙印。
《陆犯焉识》后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归来》,电影于2014年在全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