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动态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阅尽千帆,偏爱一叶舟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05日

  这几年读书不多,但是为了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也总是挑着国内外畅销文学在读的,但是每一本似乎都和糖水片一样,腰封上是各界知名人士的鼎力推荐,但情节或为了清新而出奇得寡淡,或如翻拍电影一般与前人之作惊人得相似。很难再遇到小时候读书时“拍案称快、啧啧称奇”的感觉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选书的能力变差了。

  今天是2019年4月15日,是《权力的游戏》最终季首集播出的日子,作为一枚《权游》的粉丝,如盼望过年一样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如今看来,我还是更喜欢魔幻题材的作品,然而从《魔戒》到《冰与火之歌》,从《纳尼亚传奇》到《哈利·波特》,我还是独爱《哈利·波特》,每每重读《哈利·波特》,都有时光倒转,初心如旧的熟悉感,虽然情节都已烂熟于心,但是我的心情仍然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波澜而跌宕起伏。作为《哈利·波特》的粉丝,也继续购买了JK·罗琳女士的成人小说《偶发空缺》,但是罗琳仿佛被哈利·波特收去了魔法灵力一般,她写的故事突然变得了无生趣,亦不再如先前作品那般引人入胜。不过,即便她曾经声称哈利·波特的故事已经完结(想必她现在一定十分后悔),而现在却靠《哈利·波特》的影响力利用《神奇的动物在哪里》开始圈钱,大打“情怀”招牌,我也能原谅她。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哈利·波特》这一系列小说了。

  小时候,父母陪着我去电影院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当看到十一岁的哈利波特初次来到对角巷挑选魔杖时,当看到邀请扮演哈利的游客挑选好魔杖,墙壁、柜台上的魔杖盒上下抖动,扮演魔杖老板的演员连声赞叹的时候,我的眼泪从脸颊滑落,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是真实存在的,原来梦想照进现实也是真实存在的,电影版的上映让我们书粉们实实在在又真真切切地相信霍格沃兹是真实存在的,对角巷和古灵阁也是真实存在的,带着闪电伤疤的男孩也是真实存在的。

  从小时候被作者埋下的一个个伏笔在结尾一一揭开而惊叹、被作者发明创造的新奇魔法物件而着迷,到长大后心甘情愿被这份“情怀”绑架,一次又一次地投掷财力支持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圈钱计划”。其实奇幻作品有那么多,《哈利·波特》并不是最有历史厚度的,也不是逻辑最严谨的,也没有创造出成体系的异族语言,更没有诸多翻译版本互比“信达雅”的争执。但是为什么我独独钟情于他呢?

  可能是因为时光飞逝难再得的遗憾,可能是因为曾经梦想略过现实的心跳,可能是因为电影版主题曲直击灵魂的悸动。每每翻开,虽已默背故事情节千万遍,但总不忍心粗读掠过,我仍然能追忆起小时候第一次读第一部第一页的情形,小学毕业的盛夏,窗外蝉鸣阵阵,伴着清新的瓜果香气,我趴在铺着凉席的床上,一头扎进绿色纸页的海洋里,这一张张绿色的书页仿佛更加增添了一份奇幻色彩。

  “如果伏地魔有什么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爱。他没有意识到,像你母亲对你那样深深的爱,是会在你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的。不是伤疤,不是看得见的痕迹……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在哈利·波特与邓布利多校长每一次谈话时,邓布利多几乎都要强调莉莉留给哈利绵延深厚的爱,小时候读来总是觉得这有些矫情和做作。而现在才发现,正是因为《哈利·波特》将爱的主题贯穿了始终,每一次勇敢冒险的惊险刺激只是这部书的小小彩蛋,而深刻的爱才是这本书最终的主题。

  “看着我的眼睛……你的眼睛很像你的母亲。”因为斯内普深深地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所以他背叛了伏地魔,把伏地魔可能会暗杀莉莉的消息告诉了邓布利多,而也因为他爱着莉莉所以他答应帮助邓布利多护佑莉莉的儿子(哈利·波特)的周全。斯内普,一个双面间谍,他对莉莉的爱至死不渝。因为伏地魔低估了“爱”的力量,所以他屡屡试探斯内普的忠心而屡屡失败。因为邓布利多深谙“爱”的力量,所以他毫不怀疑斯内普的忠心。斯内普才是全书中最勇敢的一个人物,为了一生挚爱,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来回游走,矢志不渝地捍卫着正义,心甘情愿背负众人的误解。

  罗琳并没有矫揉造作地过分强调什么是爱,她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赤裸裸地展示伏地魔对“爱”的蔑视,当伏地魔被哈利·波特屡屡击溃时,“爱”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彰显。正是因为哈利拥有早逝父母的庇佑,在朋友忠诚的陪伴下,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下,哈利才能一次又一次无所畏惧地面对未知恐惧,才能一次又一次出乎意料地死里逃生,才能一次又一次诠释他的的确确是“大难不死”的男孩。

  忠诚和信任从来都是来源于爱的力量,而不是来源于对权力的恐惧。伏地魔虽然“一声令下即成军”,但是他仍然畏惧邓布利多的存在。他以为他拥有了邓布利多手中的老魔杖便胜券在握,他以为他秘密将邓布利多暗杀就无人能敌,他以为他可以用咒语轻松碾压人们口中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但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拥有“爱”的力量,我们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才会向死而生,而伏地魔只能被迫接受向生而死。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虽然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罗琳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把这个真理讲完。从2000年到2008年,这部系列小说的中文版陪我走过了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时光,幸运的是在中文版刚刚问世之际,我就将它收入囊中,幸运的是我不假思索地便在新华书店选中了它,幸运的是我们初相遇便一见如故,再见如旧,深情依旧,不改初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