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动态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和书的缘分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05日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倒腾着搬家,三年内搬了三次家。可以说,我的童年几乎是稳定的,父母在县城长大工作,搬家的次数和记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印象最深的迁徙是大学毕业时拖回的五大箱书,以至于我妈去接我时,怨声载道:我们给你的钱都花在这儿了吧!最近的一次的搬家,未雨绸缪的老公早早买好了漂亮整齐的纸箱,只为儿子书架上和被扔的四处都有的书。当它们被码好装满那九个大箱子时,我的脑袋里想的竟然跟我妈的口头禅如出一辙:“钱都去哪儿了?”

  午夜梦回,我还是常常记起在武汉的日子,虽然梅雨天气和湿热的雨季让人沉闷不堪,但我总是喜欢在下雨的时候流连与于书店而忘返。湖北的出版业十分发达,据说书市凌晨三四点钟就开门批发,我们总是可以六折左右在学校的书店买到最新的正版畅销书。新书、磁带、披肩长发当时是文艺青年的标配,我们总是在最好的青春年华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的时候,仰慕侠之大者,金庸古龙梁羽生充斥了我的少年时代。我与老公的缘分也在那个时候就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我是我们班上小说家文章里仗义执言的黄衫少女,而他就是那风流倜傥的白衣侠客。谁又能想到十年之后的某一天,许久不见的两人会在一个冷饮摊上遇到,白衣少年轻声的一句,“你也在这里啊”,就这一句,又是成就了两人刀光剑影的二十年。

  有了儿子之后,我用书浸淫了他的童年,上到天文地理,史书典籍,下至读者漫画,只要书店有的,可以买回家慢慢读的,我们家几乎都有,儿子的房间一般都是趟着进去,再趟着出来,书与本子齐飞,糟乱和邋遢共成一色。但是儿子是快乐的,因为阅读,他有着超乎他年龄的格局和胸怀;因为阅读,他有着超越我的抗压能力;因为阅读,他表现出了超出他年龄的成熟,虽然我常常因为他的成熟而内疚不已。 龙应台在《目送》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的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对于婚姻关系或是亲子关系,总是想去追求天长地久,其实所谓永恒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换言之,以人生之有涯,追过往无涯,以期未来之永恒,或惘然,或枉然!

  书,或者阅读,能带给你什么?除了日常的消遣,精神的丰盈,增加生命的厚度,亲子关系的桥梁,对我而言大概是看透了时间的真相,看透了生,也看透了死。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人死会有两次,一次是自然生命的终结,归入尘土,另一次,是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记得你来过。后者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能像孔子、孟子一样至今还被记起的,寥寥无几。

  那么像你我这等凡人,若在书中、生活中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俗世,又是为何呢?大约是在体味人生别离之苦的间隙,享受一点难得的快乐吧。

  人生之乐,在于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跟兴趣在一起。;人生之苦,在于跟爱的人分别,事事了然无趣。前者很稀薄,后者是常态。佛家说的,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是除了生老病死之外的人生三苦。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无不感受离别之苦,离开父母游荡世界,到跟爱人相隔千里,到与儿女们渐行渐远,再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与所有的人告别。人生就是一场相聚、别离、再相聚,再别离的过程。直至死生,我们都在感受这些苦为基本面,快乐为小概率的事件。追究宗教的起源,哲学家指出:人生太苦,需要精神力量的超度。

  而精神,书会带给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