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政要闻
新一年,这些“经济”有看点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3日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专门提到这几种“经济”。

  这些“经济”有怎样的特征?市场潜力如何?新一年将如何着力推动发展?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首发经济

  ●具有时尚、新潮和高品质等特征,契合消费者多样性、高品质需求

  “流量”新店入驻都市商圈,首发新品亮相经贸展会,国际大牌推出潮流首秀。这两年,一系列首店、首发、首秀点亮消费市场,也让首发经济成为时髦热词。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首次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技术等。一般这些产品和服务都具有时尚、新潮和高品质等特征,有效契合了消费者多样性、高品质的需求。”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说。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上海率先出台首发经济支持政策,做强“首发上海”等活动IP,2021年至2023年累计引进各类首店3000多家。同时,多地积极培育首发平台载体,提高影响力与吸引力。如北京推出王府井步行街、首钢园等12个全球首发中心;广州打造天河路商圈等18个首发空间。

  “各城市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形成独有的首发经济资源,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提升了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首发经济正呈现出多业态百花齐放的态势,艺术、人文、体育、环保等新概念品类首店快速增加,极大丰富了首发经济内容,也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近期,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对“发展首发经济”“支持首店、首展、首秀”等作出部署。

  “发展首发经济,要培育多元化的首发经济主体,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中小企业成长。”陈丽芬说,还要积极拓展首发经济的市场空间,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研发等,为首发经济开辟更广阔天地。

  冰雪经济

  ●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

  2024年12月21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迎来八方游客。开园以来的超高人气,凸显冰雪经济的魅力。

  多家网络平台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11月起,冰雪旅游词条的搜索量开始上升,12月以来冰雪旅游相关产品搜索热度持续走高。随着冰雪旅游消费旺季到来,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热力满满,冰雪“冷资源”正催生“热经济”。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从冰雪场地建设与运营、冰雪装备器材生产与经营,到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休闲活动等领域,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者众多。冰雪运动也早已告别“小众”。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在2023至2024冰雪季,全国参与滑冰滑雪、冰壶冰球等各类冰雪运动人次超过1亿。

  “冰雪经济”的持续升温,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发展冰雪经济,要注重在提供多元化产品的过程中,推动商文旅体健等多业态深度融合,优化体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认为,冰雪经济不应局限在东北或者北方地区,要将冰雪产品向其他省份拓展,包括冰雪产品错峰展示、冰场雪场室内化等,还要拓展消费人群,扩大冰雪经济影响力。

  银发经济

  ●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为老龄阶段做准备,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老年大学名额紧俏、长者食堂逐步推开、适老化家具产品销量增长……在中国,银发市场活力涌现。

  什么是银发经济?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银发经济不限于养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认为,宏观层面,它是整个经济社会不断适应老龄化的变革;中观层面,涵盖“为老”和“备老”两个维度,既包括满足老年人就餐、就医、照护等需求的公共服务,又涵盖满足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多样化需求的各类经济活动。例如,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产品、老年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产业都有较大发展潜力。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占总人口的21.1%。“这当中,既有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也有面临失能等挑战的高龄老年人,要看到这个庞大群体的异质性,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也不尽相同。”在原新看来,前者需要康养和助老,后者更多需要医疗和养老,要靠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补上供给方面的不足和短板。

  据相关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未来还有望继续增长。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将潜在市场充分变成有效市场?”原新认为,关键还是要增强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发展成效体现在民生改善和收入增长上,为银发经济夯实根基。

  县域经济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经济总量占全国近四成,覆盖数亿人口规模

  山西隰县、福建平潭、江西婺源、浙江安吉,近年来,这些县域旅游目的地火爆,让消费者对县域经济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如今,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经济总量占全国近四成,覆盖数亿人口规模,市场潜力和空间可观。

  看经济活力——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增至59个。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集聚;江苏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浙江慈溪,是远近闻名的小家电产业集聚区。还有不少县城在工业细分领域的产品远销海外,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生产制造基地,可谓小县城联通国际大市场。

  看消费脉动——2024年上半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97元,实际增长7.4%。不少新式茶饮、零食、连锁酒店、连锁餐饮等头部品牌纷纷加快下沉,县域文旅升温,市场活力十足。

  “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不仅承担着经济大循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肩负着推动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说。

  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县域兴。叶振宇认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要充分发挥地方龙头企业作用,加快形成产业链完整和产业生态完善的产业集群。

  同时,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专家建议,要加大优质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有条件的县(市)可加强与中心城市对接,使本地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医疗等服务。

  海洋经济

  ●2024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稳中有进

  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邮轮旅游强劲复苏,东南沿海城市、山东半岛等地客流量增长明显;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多领域海工装备产品取得新突破……2024年以来,蓝色大海传来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

  海上的风吹亮陆地的灯、优质海产品摆上餐桌,海洋产业欣欣向荣,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介绍,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是从海里来、到海里去、为海洋发展等一系列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

  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24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当前,很多国家都把未来发展重点转向蓝色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全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对外经贸合作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盛朝迅说。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一大看点在科技创新。

  近年来,海洋科技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和数字化转变,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观测预警、海底测绘和海洋保护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制造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例如,造船工业皇冠上的3颗“明珠”——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和大型邮轮均已在中国成功建造。

  “海洋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海洋产业的进步,还将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随着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盛朝迅认为。

  湾区经济

  ●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将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增强创新活力

  2024年12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通车后,从广东珠海到江门的车程缩短至约30分钟。有网友评价:“跨海通道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是经济版图的拓展,未来城市圈竞争多了‘硬核’连接。”

  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有望让这些利好更进一步。

  “湾区经济是以海港为依托、以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说,提到世界级的湾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比如航空海运发达;同时还有较高的开放度,对外开放联结的能力强;在产业形态上,则表现为高度集聚化、高附加值等特点。这些共同形成了湾区经济的独特性。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同时,得益于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湾区经济也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刘向东介绍,中国发展湾区经济有条件、有优势。中国海岸线长,港口建设水平高,沿海城市经济实力总体较强,渤海湾、杭州湾、北部湾等区域近年来聚焦高水平开放,经济发展亮点纷呈。今后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一方面要继续提升对外联通度,比如加强航空、海运枢纽建设,增强湾区辐射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创新活力,打造有利环境,促进数据、资金、人才等科技要素加速流动,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运维人员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889号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79号-1 诉讼服务中心电话:0546-6387621 诉讼服务热线电话:12368 邮编:257091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