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政要闻
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6日

  日前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专家认为,这有利于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提振市场信心。

  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回顾2024年,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合作,切实加强金融管理服务,平稳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来多次实施重要货币政策调整,推出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明确央行政策利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综合施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完善和发挥宏观审慎管理功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和平稳健康发展。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全球金融治理合作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完善债券市场定价、承销商退出机制,强化投资者准入管理,加强货币、票据、衍生品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金融业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优化“债券通”“互换通”机制安排,中国债券市场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第三。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5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将持续发力。

  据介绍,目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2024年,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绿色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围绕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切实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推动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丰富金融产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例如,在科技金融方面,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加大工具支持力度。创新科技领域贷款、科技创新债券等产品,积极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在绿色金融方面,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统一,提升绿色金融质效。优化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完善绿色金融评估。创新绿色贷款和债券产品,形成碳中和、绿色、转型等完整的金融产品谱系。

  在普惠金融方面,继续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和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推动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政策,提升普惠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和覆盖面。

  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还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增强债券市场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发挥好货币互换、人民币清算行功能,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与合作。继续依托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积极推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综合施策抓好落实,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着力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兼顾内外均衡,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运维人员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889号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79号-1 诉讼服务中心电话:0546-6387621 诉讼服务热线电话:12368 邮编:257091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