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静心守志独徜徉.明法辨案持公平

结合法院工作谈《好的孤独》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1月02日   作者:鲍腾飞,广饶县人民法院政工科科员

 

 

  “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心是何等重要,它是我们内部世界的‘世外桃源’,它只属于我,只有我才找得到通向桃源深处的曲径幽道,它也只为我一个人提供逆境之中可以喘息休憩的安宁之处。”这些美妙的表述出自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撰写的《好的孤独》。倚窗捧读,书中的语言、插图如一束光投射进我的内心,在那里某些潜伏了许久甚至未被自己意识到的思想的种子竟借着这束光得以苏醒,抽出了它的第一个芽,开出了它的第一朵花。这种灵魂受触动、精神被点燃的愉悦感美不胜收。

  孤独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不断追寻、重彩渲染,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争,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等等。孤独是深入骨髓的情感基因,是自然界最古老的真相。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皮囊之中。灯火阑珊、车水马龙,这热闹非凡的烟火人间虽能给予我们身体喜悦的感受,但是击退不了孤独浪潮的一遍遍冲击,我们总是要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驻足而立,独立思考,享受孤独。

  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微粒,可人的头脑却能思考整片宇宙”,其中,最伟大的思考成果之一便是法律。法律是凝固的智慧,更是实践的理性。理性和孤独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相依相伴,相互成全。身为执法律之利剑、守法治之公正的法官,应该学会孤独徜徉于法治之长廊,让目光仅在法条与事实间流连忘返,让思想在经验与案件中仔细推敲,应该超然于被害人的哭闹、被害人家属的咆哮、个别人的干预干扰乃至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时刻保持冷静克制,选择独立思考,最终做出理性裁判。孤独之于法官,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好的孤独是直面真实。真诚地面对自己,过实实在在的生活。现在太多人为了获得名利而舍弃了自我,久而久之,压抑与麻木渐长,冷漠随虚荣而生。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飘摇乱世中的西南联大梅贻琦校长问学生吴岭澜:“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吴岭澜说,他觉得不管学什么,只要在学习,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是踏实的。梅校长又问他:“什么是真实?”吴岭澜不解。梅校长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总是会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有人理解你,也有人不理解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你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法律人。调解、裁判、学习、求教等,每天我们被办案节奏催着走,每次谈起工作状况时,我们都一脸疲惫地说着案子太多、忙不过来等。可是你思考过法官的真实自我吗?请给自己的心一个孤独的旅程吧!

  好的孤独是负重前行。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西西弗斯的人,被罚将一块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推动的圆形巨石从山脚一路推至陡峭的山顶,烈焰在四周熊熊燃烧,西西弗斯一有松懈,巨石便一刻不停地滚回山脚,一切必须从头再来。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试想,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西西弗斯?何尝不在背负一块命中注定的圆形巨石?作为凡人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拥有琐碎的苦恼,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被无语凝咽的痛苦淹没,但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生活的“重负”成就刚毅坚强、成熟练达、纯真伟大的品格。作为基层法官的我们,奋战在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每天直面一个又一个现实版的“悲惨世界”,扛起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重担,但偶尔的一个不留神、不耐烦,就会引来当事人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铺天盖地的社会舆论,使司法公信力受到挫伤,我们不得不重新推起“西西弗斯的巨石”。我们务必要学会在“不安”的皮鞭下,体验苦与乐的微妙转合,体会得与失的深刻内涵。

  好的孤独是自成体系。一个真正的孤独者是最丰富有趣的人,他并非因为无可奈何、百无聊赖而不得不独处,而是因思考自成一个世界。因此,不必去装扮孤独,摆酷、拗造型终究无济于事,假的真不了,形式无法代替精神。这个体系里有对“良心”的定义,即孔圣人所提出的恻隐之心(仁慈)、羞恶之心(正义)、辞让之心(谦逊)、是非之心(理智);有对成功的判断,即内心的幸福是最大的成功,内胜则为王;有对善的评价,即心安则为之;有对成熟的理解,即成熟是永不起皱纹的灵魂,是最大的“天真”。享受孤独的法官对当事人来讲是最大的福音,因为有着自成体系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他不轻易被高官重利所动,坚守着孤独法律人的良心,在践行公平正义的法治道路上踽踽独行,不惧怕任何压力。同时,这伟大的时代也必定会为孤独的法官们提供最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物质支持,解除其后顾之忧。

  跟随着陈果老师的讲授,我慢慢理解了孤独的定义,结合自己在法院的工作实际,细细品味法律是怎样一杯苦乐交织的茶茗,法律人该怎样孤独地啜饮。

  保持孤独,要学会静心。《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下心来是为了考虑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为了通过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静心的前提条件是学会拒绝诱惑,欲望和诱惑的结合是罪恶的根源,是阻碍我们孤独探索的障碍。个别人的错误甚至违纪违法行为使部分群众对法院工作形成了错误认识,也使司法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行走在司法一线无异于走钢丝绳,每名干警都应当时刻保持谨慎,紧绷纪律法治这根弦,注意保持人与人相处的恰当距离,给自己多留点时间和空间,才能不被丝竹乱耳,得一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清净。

  懂得孤独,要勤于思考。孤独者的情趣是思想者的情趣—因其宽广而久远,因其无限丰富而通达永恒。孤独的思想者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从不感觉寂寞无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时候,总是书不离手每日阅读,试想黄沙漫漫、苍茫寂寥的陕北大地烘托出怎样一个独自学习的优秀少年啊!领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提醒我们法官在案牍劳形之余,应尽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总结提炼案件类型,抽丝剥茧发现问题,如切如磋理清办案思路,奋笔疾书记录裁判要点……如此,才嗅得到孤独的芳香。

  享受孤独,要葆有理想。有人说:“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犀利,但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特别是来到体制内的我们,仿佛一眼就能够看到退休,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极易让某些意志力薄弱的同志褪去锐气,迷失方向。所以,做个有理想的孤独者吧,这个理想可以很大,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纠纷矛盾;这个理想也可以比较小,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甚至是工作台账上的一个小任务,比如完整规范地撰写好一份裁判文书等。你认真的程度决定这个理想的高度。“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获无限,刹那是永恒”,不要小视任何细节,不要随波逐流,你是独一无二的为着理想而存在的鲜活生命个体。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法官的孤独相较于普通人更上一层楼,这份好的孤独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并在岁月的洗练中更加纯粹。希望每个人都学会用理性思考、用德性生活,成就孤独者的诗意栖居,绘就伟大时代的繁花似锦。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889号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79号-1 诉讼服务中心电话:0546-6387621 诉讼服务热线电话:12368 邮编:257091


  • 微博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