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

2019年05月16日
作者:庆云县人民法院
打印

论法官的职业道德

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他的职业道德,医生要有医德,教师要有师德,法官要有司法道德。法官也是一种职业,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被公众视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社会正义的化身。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制约着执法水平,影响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法官职业道德的提高,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的关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推进,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提高法官职业道德已迫在眉睫。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指法官在依法履行审判权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相符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更严格。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标准》,要求法官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公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准则”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官道德自律体系。

法官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是公正,最关键的是廉洁公正是审判的灵魂和生命,是审判工作全部价值所在,是司法的最终和最高目标。维护司法权威和树立人民对法律的信仰,就要体现在公正的司法实践上如果只有公正的法律,没有公正的法官,司法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公正是对法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法官最高的精神境界廉洁是围绕公正这个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证。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倘若一个法官心浮气躁、见利心动,那他势必在法律天平面前左右摇摆,甚至让“天平”倾斜。法官只有有过人的自律意识,才能抵制诱惑、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秉公执法。

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是履行法官职责和从事职务外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如何才能恪守法官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首先,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至上思想,自觉地在审判与执行司法活动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审判实践中,始终为国家政治大局服务,始终为当地经济建设及社会稳定服务。其次,提高执法能力,真正做到公平、正义。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名优秀的法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文化层次,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坚持学习,自觉学习,既向书本学习,又向有经验的法官学习,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再次,改善作风,洁身自好。人民法官在平时工作中应踏实、务实、严谨,在行为上应热情、耐心、细心、端庄,处处体现文明之风同时,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廉政意识,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恪守法官职业道德,保持清廉本色要增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多读书学习,谨慎交友,远离灯红酒绿,加强自我约束,不断增强抵抗各种不良思想和风气的能力。

作为人民法官,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民为基,以法为纲,以化民争、解民忧为业,权责之重可想而知严格要求自己,操文明语言、守行为规范,树立和维护法院、法官良好形象。

法官应始终与公正、中立为伍,时刻处于为民服务之位,培养良好之德,牢固树立公正服务、廉洁司法意识,始终带着拳拳为民之心,倾力为民排忧解难;法官应保持心境平和,将欲望之火在淡泊中熄灭,将逐利之心在低调中淡化,将私心杂念在公正中摈弃,将烦闷忧愁在快乐中缓释,营造澄明淡和之境;法官要把握好度,以仁心、真诚相向,友善处事,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诚信为先;法官应始终以开明宽阔的胸襟,继承、更新、拓宽法律知识,让自身才能显效,实现司法效应最大化,在司法实践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症结,善于选择和把握时机,最大限度地保证服务效果,做到对症下药,力求事半功倍。

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维系党和国家的形象、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关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称职的法官应该集公正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法学修养于一身,作为法官,我们应该以水为鉴,筑勇气之基,永葆法官内心之平静与强大,带着一颗平和公正之心,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培养具有和谐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法官职业道德,在内心深处筑成一道坚固的防腐堡垒,真正做到金钱美色不动心,糖衣炮弹击不倒,从而树立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尽职尽责,不辱使命的新世纪人民法官新形象。

                            作者: 马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