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成武县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松花顶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北面,海拔约4100米,是海东市境内海拔较高的山峰之一。今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我第四次登上松花顶,再次领略了她的险峻、秀美、神奇和人文。
险峻
松花顶的险峻主要体现在道路的崎岖和婉转。从乐都区碾伯镇出发,一路朝北,行车约25公里,到达拉土族自治乡乡政府所在地袁家台村,登山的路算是才慢慢开始。途经王家滩村、李家昂村到桑桑多沟,一条窄窄的硬化路,一路慢上坡,海拔越来越高。当车行至桑桑多尽头时,海拔已达3000米左右,走起路来让人已经气喘吁吁了。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登临松花顶的过程中,其实从桑桑多沟到松花顶也没有路,走的羊多了,便有了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从桑桑多到松花顶必经石板沟,行人如果身体健康,顺利通过石板沟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山涧怪石嶙峋,脚下溪水潺潺,远山牛羊成群,让人惊叹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走到石板沟顶端,也就不知不觉到了铜牙滩垭口,极目远眺,巍峨挺拔的松花顶已经眼前了。从铜牙滩垭口一直靠北,一条羊肠小道若隐若现延伸到松花顶山脚下,从山脚下仰望她,云蒸霞蔚,气势恢宏,直插云霄,叹为观止。铜牙滩在松花顶南面,从铜牙滩一侧登顶真的比登天还难。然而,从铜牙滩腹地沿着松花顶南侧向东斜穿过去,向前走三米,向后滑一米,断断续续,摸爬滚打,到了松花顶和桌子山的交界处,这就是当地有名的七尺岭。
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到了七尺岭也就算是到了松花顶。一般情况下,平时只有每年农历六、七、八月才有可能登顶,其他月份山上白雪皑皑,登山难,难于上青天。桌子山在松花顶的正东面,山势比较缓,七尺岭把松花顶和桌子山紧密连在一起。从七尺岭处登松花顶,靠阳坡,坡势相对缓,但坡势至少也有50度,绝大多数登山者选择此路,正真的登山才开始,其中的千辛万苦常人无法想象。
据说,登松花顶有三条通道。一条是笔者介绍的通道,另外两条通道分别是从乐都区碾伯镇途经共和乡,翻山越岭到牛粪滩,然后登上桌子山,顺势攀登松花顶;另一条是,从互助县松多乡登山。
秀美
松花顶的美是大美。从远处看,松花顶像一朵花蕊,含苞待放,群山环绕,美轮美奂。晴天与天地万物坦诚相见,轮廓非常清晰。阴天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登上松花顶,眼前呈现出半个足球场大的一片空地,再往前走,上一个高高的台阶又是一片篮球场大的空地,眼前的峨堡已经彩旗猎猎,风声呼呼。
峨堡朝东正前方是祭祀台,前来膜拜的信男善女,在此煨桑祈愿。松花顶的至高处就是峨堡了,峨堡用碗口粗的木棒扎成四米见方的框架,并用铁丝牢牢的斜拉固定。峨堡里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旗帜,有红的、白的、黄的、蓝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经幡迎风招展,煞是好看。峨堡上挂着一口铸铁的大钟,钟口约80公分,钟身高约一米,用敲钟棒狠狠地敲上数下,才发出隐隐的响声,传到远方,没有回声,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从松花顶极目远眺,东面乐都南山一字摆开,依稀可见,山顶白雪覆盖,半山云雾缭绕;南面平安的拉脊山,黛青色一片,朦朦胧胧,错落有致;西面、北面则是祁连山脉环绕,群山突兀,山山相连,山山相间,像一幅厚重的山水画,美不胜收。
从松花顶俯瞰,让人身临其境名副其实的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万山簇拥着松花顶,大自然的一种归顺,一种膜拜尽收眼底,万山之尊的松花顶俯视群山,俨然是一副长者的风范。
神奇
松花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是圣山、神山。周围的乐都、平安、互助、民和以及甚至甘肃天祝的乡亲经常前来松花顶膜拜祈福,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九月初九前来朝圣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
传说,松花山神永佑四方,他管辖范围牛肥马壮,草长莺飞,常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老百姓求雨来雨,求风得风,恩泽惠及普天大众。有一年,民和北山大旱,粮食大幅度减产,有些地方颗粒无收,甚至发生了老百姓卖血度日事件。民和北山老百姓无奈,举行盛大佛事活动,占了一卦,听说冲撞了松花山神,理由是民和北山老百姓已经若干年没有朝觐松花山神了,这下惹恼了大总管松花山神。后来,民和北山众人积攒香钱,千辛万苦,用众人肩扛、马驮,三天三夜,给松花山神送来了一口钟,直到目前那口钟一直声声不息。从此,钟声缠绵,民和北山老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
每个登松花顶的人,内心深处最懵懂的出发点主要是对大山的敬畏和敬仰,徒步旅游则是次之。在山顶上撒一把禄马,系一条哈达,挂一串经幡,敲几下钟声,心中的无奈、困惑荡然无存,对生活的希冀、憧憬油然而生。也许这就是登松花顶对众生的福报吧!
登松花顶祭祀是少不了的。通常登山者带一束香、几张黄表、些许炒面和酥油等便于携带的祭祀用品即可,表表心意,也就“心领神会”了。然而,有的对山神许了愿,“梦想成真”了,还要放神羊,以示对松花山神的无比敬仰。放神羊是有讲究的,羊不能太小,否则山高气候恶劣,羊不宜生存;并且还是没有阉割的公羊,羊蹄子要完整,犄角要没有损坏的,这样神羊就选好了。
在祭祀台,煨好桑烟,献神羊者口中念念有词,感谢神灵之英明,简要报告家庭一年来的变迁和美好生活,寄希望山神一如既往永佑全家平安,心想事成。然后把神羊牵到祭祀台前,用净水或白酒清洗四肢、犄角,然后将净水(白酒)从头之尾慢慢倾洒,如果神羊突然抖抖身,则说明山神已经收下了供献的神羊。然后,从峨堡上取下一条哈达,系在羊的犄角上,以示羊已归松花山神了,羊的所有权完成了转移。否则,还要想办法解疑释惑。……
人文
乐都区历史漫长,文化悠久,松花山赋予的人文气息也是与生俱来的。每年的农历六七月,是松花顶最具人文元素的季节,石板沟的徒步活动、七尺岭的赛马会是独具乐都北山地区的民族草原盛会,届时方圆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群众,穿着姹紫嫣红的服饰,走村窜帐,一派迷人的景象!
石板沟的徒步活动一般由官方组织,通常由达拉土族乡政府主办,王家滩村承办,届时还举行花儿演唱、物资交流等,十里八乡的乡亲聚集石板沟口,品尝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徒步活动是对健康和耐力的考验,从石板沟口到登临松花顶,一般情况下得三个多小时,据说有的登山者两个小时就登顶了,并且成绩每年都有刷新。
七尺岭的赛马会则由民间自发组织,是迄今乐都地区海拔最高的民间体育赛事,海拔大概有3800米左右。从七尺岭南面平缓处到七尺岭垭口,大约1500米路程,各族骑手盛传节日服装,给赛马披红挂绿,马在草原上纵横驰骋,在观众的口哨声、呐喊声中演绎着草原的无限风姿。
在松花顶峨堡旁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正中间用绿色的漆刷着醒目的四个字“禁止宰生”。据说,以前凡是松花顶有重大佛事活动,或者赛马、徒步等活动时,总有大规模的宰生。这引起了一些环保之士关注,就在峨堡边石头上写下了如上四个字,警示人们善待生命,尊重自然。……
登松花顶,真是让人不虚一行。
来源:青海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