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成武县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经典的电影台词和画面,往往有穿透人心的神奇效果,观影也因此成为了人们热爱的娱乐活动。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创历史新高,总票房高达642亿元,观影总人次17亿,《复仇者联盟》和《哪吒》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即将揭晓,最终花落谁家?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如何做到自1895年诞生至今持续受到万众追捧的?
一、由一场赌局引发的光影革命
万物最有趣的往往是起源,1872年,一场赌局拉开了电影史的序幕。在一次酒局上,加州州长利兰·斯坦福认为赛马狂奔时四蹄是同时离地的,政敌们嘲笑他的想法愚蠢荒谬,斯坦福下注25 000美元,请来旧金山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验证他的说法。幕布里奇接下工作,将一排相机架于跑马道旁边,用电磁快门捕捉一连串骑马者越过低栏的照片。这组照片证明了马在飞奔时的确四蹄离地,斯坦福赢得了赌注,也让巴黎画家梅松尼尔着了迷。
梅松尼尔将这些照片做成剪影,置入一个转盘内,在剪影后面打光,在圆转盘前面安装一个不透明的圆盘,等距留下缝槽,这个有缝槽的圆盘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转动时因“视觉暂留”而使人留下持续的活动印象。由于眼睛存在视觉惰性,光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1至0.4秒,借此可以创造连续的幻觉,这正是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电影的出现依赖于摄影技术的革新,尤其美国传奇企业家乔治·伊士曼(柯达公司创始人)在感光胶片领域的一系列成果。1878年,伊士曼发明了一种涂有一层干明胶的胶片,而在此之前,感光底片都是湿片。湿片片基涂了乳剂之后,必须趁其未干立刻曝光和冲洗,而干片则在什么时候曝光和冲洗都可以。1886年,伊士曼又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即“伊士曼胶卷”,结束了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照相底片的历史,使摄影日益成为一件轻松简便的事情。
光学的发展推动了早期放映机的问世——一种播放幻灯片的简单装置。梅松尼尔制作幻灯片的新闻传到了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耳朵里,爱迪生利用伊士曼新发明的感光胶片,制作了最原始的电影放映机,类似中国古代的走马灯。爱迪生将胶片缠绕在一连串活动卷轴上造成一个无线的循环,影像通过一块天然的可以聚焦的放大镜投射在一块观众可以通过其看到影片的窥视镜上,转动的快门夹在灯和放大镜之间,提供“视觉暂留”印象。1891年8月,爱迪生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并且迅速将放映机投入商用,观众每投一分钱可在透镜前观看连续活动影像转动一圈。美国商人拉夫购买了大量爱迪生“活动放映机”,并于1894年在百老汇1155号开了第一家电影院,门票25美分。习惯了歌剧院的观众,认为电影院是粗鄙不堪的地方,直到20年后,电影院仍依法不得设在离教堂200尺范围内。
爱迪生“活动放映机”一经面世,便受到社会极大关注,很多发明爱好者将精力投入进电影放映机改良之中。例如爱迪生的放映装置因转速不一,常常造成胶片撕裂,为了延长电影放映时间,莱瑟姆在影片片门上下留下一些胶片松弛部段,这样就避免因拉扯影片而造成的胶片断裂。爱迪生的助手迪克森为了逃避爱迪生的专利统治,发明了全新的放映装置,每格画面被印在单独的纸板上,一连串安装于一个轮子上,当手柄转动轮子时影像便转动起来。这样一种依靠翻页制造活动影像的装置,是所有现代电影放映机的雏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爱迪生的发明漂洋过海,让法国化学家卢米埃尔兄弟着迷不已,爱好摄影的兄弟俩开始废寝忘食地开发自己的电影放映机。在研制放映机时,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中得到了启示,采用抓片爪抓胶片,以两个扇形瓣组成圆盘遮片装置,巧妙地解决了胶片间歇通过片门的问题。他们还设计了每秒钟16个画格的放映速度,解决了放映画面的清晰度问题。这样,法国本土的“活动电影机”就宣告诞生了。
卢米埃尔兄弟于1891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但这并不是电影史上的第一。1888年10月,英国人普林斯以赛璐璐胶片和单镜头照相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态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园场景》,这段不到三秒钟的影像记录了四个人在花园做着滑稽的动作,并在普林斯自己家的工厂与庄园放映过,但并未有公共放映。因此,哪个是世界第一部电影成为了电影爱好者茶余饭后争论的话题。
1895年2月13日,卢米埃尔兄弟俩获得了电影专利证书,其中包括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和电影银幕。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第一次向公众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二、电影技术的发展:特效与科幻片的问世
1895年卢米埃尔的电影首映时,法国魔术师梅里爱也花了1法郎到场观影。梅里爱被这些“活动的画面”深深吸引,立志要从事电影制作。几经改进,梅里爱终于造出了一台自己的摄影机,并于1896年申请了专利,从此,梅里爱为人类电影史掀开了最华丽的一页。
在梅里爱之前,电影都是卢米埃尔兄弟那种纪实风格的短片,当时所做的一切,只是再现生活,作品都是直接从现场摄取的,几乎没有导演的编排和干预。梅里爱发挥自己天才的创造性,着力于特技摄影,成为科幻片鼻祖。一次,梅里爱放映拍成的影片时发现一辆行驶的公共马车忽然变成了运棺材的马车,感到惊惑不解,原来那天拍摄时,胶卷因机器故障被挂住了,再拍时,一辆运棺材的马车恰好行驶在原来马车的位置上。这次偶然的事故使身为魔术师的梅里爱茅塞顿开,明白了“停机再拍”的奥妙。
梅里爱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他还首次透过玻璃鱼缸拍摄水下的情景。梅里爱拍摄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镜头又有令人恐怖的场景,他因此被誉为是“电影魔幻大师”。
早期导演是演员、机械工和摄影师,这些人一路即兴创作。他们在自己岗位成功后就当上导演,他们负责监督拍片,自写剧本,调教演员,安排镜位,直到最终剪辑为影片。
1902年,梅里爱拍摄了世界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这部影片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改编。梅里爱让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去月球旅行,他们坐在美丽女海员搬来的炮弹里,被发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会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诸神,并且目睹了许多梅里爱自己想象中的奇异景象。这部只放映15分钟的影片投资了1500金路易,被电影发行商视若珍宝。
后来,梅里爱的魔幻电影陷入刻板的模式化,观众厌倦了华丽而没有情节的闹剧,梅里爱的明星公司由此陷入困境,被法国新崛起的百代公司挤垮和兼并。最终梅里爱沦落为火车站的露天玩具商贩,在巴黎郊区的养老院度过残生,而梅里爱赋予了电影强大的生命力和不竭的想象力。
三、电影产业化:片厂制度的创立
19世纪晚期出现过很多种传播媒介,电影因为最适合说故事而存留下来,只等一个说故事大师来让它完全活过来。然而电影初期是片厂时代,独立导演脱颖而出还要等数十年。梅里爱虽然没落了,但他创立的一整套影棚搭建、电影摄制及影院放映的内部流程被承继下来,各大电影公司为了防止梅里爱式的失败,开始纷纷结盟和垂直化发展。
1908年,手握众多电影专利的爱迪生公司与比沃格拉夫公司等共同组成“电影专利公司”,试图控制全球电影市场。电影专利公司向每个放他们电影的戏院每周征收2美元,并极力阻止戏院播放其他公司出品的电影。电影专利公司与乔治·伊士曼签订独家的胶片使用协议,想以此赶走所有其他不结盟的公司。
面对爱迪生公司的专利流氓式堵截,越来越多的独立制片公司成立,为了远离电影史上臭名昭著的“专利权之战”,中小制片公司和独立制片人纷纷扛起摄像机迁往更偏远的南加州地区。充足的日照,低廉的劳动力,让原本是牧场的好莱坞成为了最理想的电影人聚集地。同时,随着欧洲时局动荡不安,以刘别谦为代表的导演们开始逃离欧洲大陆,拉开了长达二十年的欧洲电影人涌向好莱坞的序幕。占尽地利人和,另一种形式的电影巨头崛起,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控制着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接下来将是福克斯式的好莱坞大片厂时代,。
好莱坞片厂制度,是根据伊莱·惠特尼生产来复枪的美国制造体系模仿而来的,福特汽车工厂流水线便是源自惠特尼的理念,直到今天,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仍然在制造业广泛使用。
电影业早期,其三大分支——摄制、发行、放映是由不同利益集团控制。不论影片品质如何,监制都会将电影直接卖给发行商。最初的配销商叫做代理发行公司,成立在一些重要城市,他们用放映过的拷贝和其他影院老板交换,收取费用。20世纪前期,影院方和制片方如派拉蒙、福克斯、米高梅开始垂直整合,将三个分支整合为一方主导。
派拉蒙公司将“盲投”和“买片花”发挥到了极致,使独立影院即使没有提前验货也要租下整套派拉蒙的电影,片厂以此来降低单一电影投资失败的风险,也能够保证长期提供片源。片厂自己出品的影片是能够发行的,每个片厂了解自己控制多少戏院和营收,所以能准确计算每部影片的预算以及使用的明星级别。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制定反托拉斯法案,这种垂直化经营的片厂制度被美国联邦法院宣布为贸易垄断,法院判决解散院线,停止“盲投”和“买片花”的发行方式,史称“派拉蒙判决”。片厂制度开始走下坡路,作品没有影院放映保证后,大片厂逐渐被野心勃勃的独立制片取代。电影业自此迎来了不断相互更替的制片模式,1980年代,为了迎接电视、电子游戏的挑战,电影业又重回大片厂时代。
四、默片时代的终结以及电影业的新发展
电影业在其诞生后短短三十年便迅速集齐了产业繁荣所需的制度、技术、人才和资本,奠定了未来发展的走向,之后电影的进步,依赖于拍摄手法、电影工业和天才导演们的贡献。最大的改变是默片时代的终结,有声电影的出现,以及电影造就的明星们席卷全球的影响力。
对于观众而言,看默片得有些条件。首先就需要比看有声片专心,观众得追着剧情要点和角色细节仔细看,否则电影就看不懂。默片时代并非全无声音,华纳兄弟的《剑侠唐璜》公映时将主题音乐录在大蜡盘上,与影片同步播放,这种影音同步播放的方式很受欢迎,以至于《剑侠唐璜》在纽约各大剧院连续放映了八个月。这股热潮开始扩大,福克斯公司引进新的声音播放设备,将声音直接录在影片中上,这比华纳公司使用的笨重的唱片同步设备优越得多。福克斯使用这个新设备记录下了查尔斯·林德伯格横渡大西洋的壮举,飞机引擎的转轮声令观众们如临其境,全场无比兴奋。
到了1928年夏天,最好的默片已经卖不过平庸的有声电影。各大片厂涌入百老汇抢夺有剧场经验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新的时代来临了,电影从光学领域迈入电学时代。一个由卓别林、基顿、罗德和哈里·兰登共同构筑的默片喜剧世界,后来在有声片来临时集体消失了。
著名导演黑泽明曾说,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响的效果。事实也是如此,1930年,全世界电影观众每周高达2.5亿人次。电影业的顶峰象征是电影节的设立。192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了奥斯卡金像奖,首任主席为当红影星范朋克。1932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然而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电视产业开始飞速发展,50年代末全美家庭电视普及率达到85%。电视剧削弱好莱坞长达20年,家庭观众被电视剧拉走,电影院只剩下年轻人。美国本土电影观众锐减80%,很多导演开始转做电视剧,电影业发明各种宽银幕、加大电影技术投入并且塑造出更多的电影明星来对抗电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体系化、更加有吸引力的电影业,在与诸如电视、电子游戏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重生了。
很多学者研究过,为什么电影如此惹人喜爱。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给予了新的解释。艺术是潜在意义的反映,满足观众和艺术家潜意识的需求。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即是白日梦和愿望的达成,是替代性解决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冲动和欲望。电影表面的内容下总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和精神讯息,例如黑帮片都是叛逆神话,多在社会崩溃的年代流行。现在的电影比过去表现出更强烈的个人意志,普通个体成为承载矛盾与冲突的主角,电影表现个体,个体也在电影中找到了现实中的自己。
五、中国电影的诞生和世界电影格局的形成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定军山》拍摄时,摄影机摆放的位置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受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
中国电影的时间点往往将导演以代划分。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影片《难夫难妻》,并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束缚,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导演”。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步伐,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而第四代电影人大则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第五代导演”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等等。千禧年之后,第六代导演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贾樟柯、王小帅等青年导演抛却宏大叙事,转而将眼光投向普通民众,在国际上受到很大认可。王小帅拍摄的电影《天长地久》,更是包揽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奖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两大奖项。
近几年,中国不断涌现的爆款电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从2015年《捉妖记》的24亿票房,2016年《美人鱼》33.9亿,2017年《战狼2》的56亿,再到2018年《红海行动》36.5亿,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中国电影市场有望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
虽然美国电影在全球的优势地位依然明显,但是许多国家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显示出强大活力。其中,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电影市场增长领跑全球。根据全球电影市场数据调研披露,自2013年后,北美地区电影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中国、俄罗斯等新兴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引擎,促使亚太地区于2013年首次超越了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票仓。2018年,亚太地区电影市场票房收入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而昔日电影主力市场北美地区取得票房119亿美元,屈居第二。
电影的国际化,是新世纪电影业的最大特点。相信未来的中国电影,将为世界带来更精彩的影像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