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窥史 |
||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09日 | ||
一败涂地的项羽在乌江边的刎颈一刀,却完成了他作为千古悲剧英雄的形象塑造。“成则王败则寇”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衡人论事的标准,可史官的笔刀对刘邦毫不留情,反而对项羽却是评价颇高。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将项羽归入帝王的“本纪”中,还将《项羽本纪》置于《高祖本纪》之前,对其推崇可见一斑。难道,真是市井无赖偷取了本该属于西楚霸王的胜利?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中国历史上除了三国争霸,大约没有哪个时代比这场最卓绝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斗仁斗狠更精彩的了,那是个文明与野蛮,智慧和诡道并存的时代。一个空前统一的秦轰轰烈烈的建立,又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中轰然倒下。然而它所带来的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却使斗争变得更加激烈,无论是看见秦始皇后艳羡“大丈夫当如此”的刘邦,还是意气风发傲言“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项羽——项羽举楚怀王之名,率区区五万之兵,留三日口粮,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在巨鹿大破秦军二十万,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时的项羽表现出了极大的军事谋略和领导才能,其领袖地位和英雄形象由此树立。 刘邦——刘邦深谙“能屈能伸”之道,入关则不称王,与百姓约法三章,收买人心,以关中富饶水土为根据地,励精图志,汉军实力由弱变强。后又在项羽讨伐成阳一役中箭后,若无其事,侃侃而谈,困而不惊,乱而不慌,亦尽显一代英雄气概。 同是时代的英雄,而历史的胜利天平却倾向了刘邦,何也?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做过精辟的分析。“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但更多人却将项羽的失败归结于他鸿门宴上没有杀死刘邦,故有人夸他磊落,有人赞他重义,还有人叹息项羽空怀“妇人之仁”,无不是对心怀情意的失败者表示出深深惋惜和同情。古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赞叹,有杜牧“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遗憾,今有张爱玲竟将项羽比作单纯的婴儿。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会嵇太守殷通,欲起兵抗秦,招项羽叔侄商议,项羽他们为了争夺殷通的地盘儿,却卑鄙的杀了他。可见项羽也深知“兵,诡谋也”,既然如此,我们先不要早早的将项羽推上圣人的神坛,也不要就认为刘邦是一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流氓,这样来分析胜利本该于谁的才算公平。 刘邦注重实效,一切为成就天下霸业考虑。在入关之后,本可依照约定“先入关者王之”,然而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能与项羽对抗,所以避其锋芒、韬光养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还军霸上,待项羽入关”,而项羽入关后,则是“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归其获宝妇女而幸”,连天烈火焚尽了秦之阿房,而拯救者的暴虐也烧没了百姓的期待。那句著名的“富贵者不归故乡,如衣履夜行,谁知之者?”更是显出了项羽的沽名钓誉,可见他没有长远眼光,对于大目标的追求远远不及刘邦。 刘邦重视民心,社会底层出身的他深知秦灭亡的原因,所以他做事更低调,更稳妥,对关中人民约法三章,免除秦朝的苛法,使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在心理上偏向和拥护刘邦,奠定了其成功的基础。而项羽,或许是出身贵族的关系,并没有吸取到秦王的教训,烧杀抢掠,坑杀了秦的降兵二十万,可谓残忍到了极点。可笑的是,项羽在包围咸阳的时候竟对刘邦称“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此时才想起百姓也是人,亦有不受苦难活下去的权利,可笑,可笑,不提也罢。 刘邦和项羽最大的不同,也是我认为项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前者比后者有自知之明。项羽自幼力能扛鼎,从军后又勇冠三军,所以十分骄傲,目中无人。韩信不用,使其投奔到刘邦帐下;轻信离间,气走了范增,致使这位有功的老谋臣悲惨的病死他乡,难怪范曾恼怒的骂其“竖子不足与谋”。而刘邦深虽无项羽般天生神力及过人才智,但他能听取正确意见,即使逆耳之言亦能欣然接受。他曾说过“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筹集粮草,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统帅大军克必克,胜必胜,我不如韩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能够不论出身、知人善用,使其各尽其能,共谋天下大计,这才是刘邦的不凡之处。也正是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才为刘邦铺平了建立汉王朝的道路。 ——曾经气吞万里如虎,酣战沙场留痕,而今只留滔滔江水东逝,渺渺寂寥满耳——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楚霸王临死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力量和气概,仍将失败归于时不利。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气风发的刘邦才是笑到最后的人。项羽的个性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将才,却没有办法像刘邦那样创造一个朝代,治理一个国家。 成王成寇,性格使然。 后记: 其实也并不喜欢刘邦。鲁迅说过”约法三章者,话一句耳”。但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他是那段历史真正的胜利者。我认为项羽之所以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主要还是因为他喜欢的是别人的臣服,喜欢的是天下人赞颂他的仁义,而并非真正顾念兄弟情谊。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