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济南高新区人民法院用“老法官讲法院故事”的形式,讲述法院人的心路历程,见证法院的发展轨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一代代高新法院人将他们的青春年华融入到激情燃烧的新时代,把铿锵的脚步汇入到司法为民的新征程。
党组书记、院长孙中华院长讲述:法院工作三十年的主题就是传承,传就是老法官们好经验好作风的传承和传授,承就是新时代青年法官好学上进、勤勉能干。回忆跟随历任庭长学习到各种不同工作方法,比如用最简洁的方法把事情办成,做事情胸有成竹雷厉风行等等,老法官们优良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终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高新法院17岁了,我们正青春,希望我们秉承儒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容开放,形成多元化的高新法院文化。青年干警要学习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勇于担当,要有“终把荒山变成青山”决心,为司法事业奋斗。
党组成员、副院长何道云 讲述:法官办案交通工具的变迁,也反映着法院的变化。从法官办案骑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以“三辆车”回忆过去办案。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走进百姓的生活。外出送达法律文书、调查取证全靠它。现在交通工具更快捷便利,外出办案变得效率更高。打印员,在打字机上对照手稿一个字一个字地找,然后敲打在蜡纸上。现在我们打造智慧法院,电脑、扫描仪、语音识别系统等都已经普及。曾经改革开放初期,打字员加班加点制作裁判文书也是美好的回忆。 三十年的法院工作中,法院干警不变的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担当作为、团结协作的精神传承。
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孙兵讲述: 回忆过去艰苦的办案条件,他从建院之初来到济南高新法院,从一个人的执行局到今天执行局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个个执行场景历历在目。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新时代下,我们更要学习新知识,牢记好经验,强化思维的更新,才能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智慧觉悟、境界都提高了 我们的法院明天会更好!
民商事审判团队负责人曲劲松法官讲述:他讲述了过去几个典型例子,过去的济南高新法院各项指标在基层法院中排名相对靠后。现在,在新一届党组的带领下,济南高新法院干警克服种种困难,凝心聚力,各项指标大幅提升,且稳居前列,让许多不可能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向未来作出的承诺。我们要铆足一股子拼劲、韧劲,顽强拼搏,跳起来摘桃,持之以恒,跑起来前进。
法官们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感染触动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有了他们这些老法官的默默付出和传帮带,全院干警上下齐心、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才有了今天我们济南高新法院取得的优异成绩。
十七年峥嵘岁月,十七载风雨历程。高新法院自2002年建院以来,一代代高新法院人,以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用智慧和汗水写下一页页辉煌篇章。岁月变迁,时光荏苒,在祖国迎来七十华诞之际,在高新法院十七岁生日之时,愿我们的祖国伟大强盛,愿我们的法院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