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总结与反思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03日 | ||
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总结与反思 济阳法院——柴思捷 摘要:宪政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必须具有的政治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核心。日后宪政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向着民主、以人为本、限制公权力的方向发展的。中国近代先辈们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明确指出了宪政运动的目的。我们的先辈们认为宪政制度是西方富强的最重要的原因,于是引领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走从宪政到富强的道路。将宪政坚定不移的发展下去,是我们作为后辈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宪政 近代中国 宪政运动 一、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萌芽与诞生 (一)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萌芽 西方的殖民者们依靠坚船利炮击碎了腐朽清政府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美梦,用武力蛮横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暴力的将其纳入到西方所制定的殖民体系之中。在西方野蛮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中国人看到,封建社会的大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火枪面前一败涂地,所以他们就开始学习西方先进器物,走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求富的道路。然而中日甲午一战,彻底宣告了仅仅单纯引进船只、武器和工业技术就想自强的道路是完全行不通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1]正是日本这个值得被我们所警惕的国家,在中国国家生死之际,感召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意识,使中国人真正的开始幡然醒悟,中国的有识之士便把拯救中国的方法由“自强求富”转向了“救亡图存”。所以宪政思想就在这种思想中应运而生。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对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诞生 中国宪政运动的先辈认识到了现实,单单引进器物并不会让中国真正强大,西方诸国不仅仅因为坚船利炮的器物而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因此救亡图存便成为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们探寻中华民族新出路的方法。于是能够帮助中国摆脱贫困弱小局面的西方宪政思想开始作为工具被人们所接受。所以说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产生,是最先觉醒的中华民族的先驱者奔走宣告,振臂呼吁,身体力行的推动着宪政运动的进行的结果,而非中国自身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中国宪政运动的先驱者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宪政思想刚开始在中国发芽的时候,宪政运动的先辈们所想的是先将欧洲的宪政制度从他们的宪政思想中分离出来,然后结合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寄希望找寻出一条能够使中国快速变得富强的路。然而对于进步人士们殚精竭力的行动来说,对于当时的整个中国,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来说,都还不足以存在一个能够推动宪政形成的强大力量。这时,恰逢欧洲工业革命和民主政治的鼎盛时期,西方人用代表着他们科技文明成果的铁船重炮强硬的敲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晚清时期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一系列的战争慢慢的瓦解掉了阻挡在中国宪政之前的桎梏,为中国宪政运动提供了外部条件,再加上国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于是,中国近代的宪政运动产生了。 二、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原因与过程 (一)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原因 西方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其宪政发挥出根本的作用。商人自由的进行交易,公平的进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说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基础就要求社会出现与其相吻合的政治结构。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西方商人和市民的经济基础变得稳固,使他们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这也使他们自觉的遵守法律,推动社会的发展。然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了中国并非以商品经济为主。和欧洲商人和市民占据欧洲社会的主流地位不同,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使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下,使商人没有大规模生产商品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异常严厉的“海禁”政策使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几近断绝。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只能是萌芽而不能成长成参天大树进而影响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统治者施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为什么宪政无法在中国发展,就是因为实现宪政的高效生产力、发达的商品经济在中国都无法生存,所以才导致了宪政没有在中国萌芽与发展。 所以中国的有识之士便把目光投向了地球另一端的西方。契约论的模型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初步展现,而由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与社会学家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更是成为了欧洲宪政发展的基石。卢梭认为,在社会契约的约束下形成的社会应该是民主的、法治的,社会契约便是所有人按照共同意愿产生国,共和国的政治权力就是民主的权力。社会契约论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联系看作是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被称为“公意”根据这种意思表示建立的政体便被成为共和一种政治方面的契约,政府是由公民意愿通过民主选举组成的治理国家的政治实体,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和公民之间订立的契约。因此共和国政体亦可被称为“建立在契约之上的国家”。正是受了卢梭的影响,并且国内迫切需要一种成熟的理论来引导中国人走出迷茫,所以中国近代宪政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二)中国近代宪政道路的过程 一般来说,宪政作为社会发展的合理制度,是从近代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从中国宪政来说,其发展历程大体由如下几个阶段组成: 1.清末君主立宪的宪政思想。 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描写叙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风俗文化,政治制度,并且提倡借鉴欧洲国家的科学技术,宪政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畲在其编纂的《瀛寰志略》一书中系统地描写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爵房即为上议院,乡绅房即为下议院,上议院全部由贵族组成,下议院全部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平民、学者和商人等有才识学识或能代表人民意志的人组成。一旦国家有事要处理,由国王通知首相,首相通知上议院,由上议院参照法律法规开会讨论,作出决议。决议必须经过下议院开会讨论后许可才可施行,否则的便会被驳回。作为身处于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官僚,徐继畲能够透彻的理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实为不易。虽然魏源、徐继畲等人仍然存在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禁锢,但是他们对于西方宪政思想的描述以及介绍让中国人有渠道去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扩展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让宪政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70年代左右,一部分进步人士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民权和宪政主义思想,提出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的要求,其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君民共主”的国家。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下》中说道:“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2]当时的进步人士普遍的认为西方国家国富民强与他们实行的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关联,并认为中国也应向英国等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这样便可以让中国国富民强起来。 (2)大力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欧洲的民主制度。一开始,一些进步人士认为想要建立民主制度,必须要有“民权”。因为中国之所以在当时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就是因为人民没有权利。有学者提出:“天下之权唯民是主”,认为“苟无民,何有国?苟无国,何有君?苟无议院,何有朝廷?”并强调“民权益盛,其国益强”。虽然这些进步人士并没有抓住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精髓,看法也相当的简单,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是非常具有超前的进步意义的。 2.维新派的宪政思想。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让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于是他们传播西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继续发扬西方宪政思想,提出了比早期进步人士更加成熟的宪政方案,具体为: (1)设立议院,开设国会。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认为想做到“庶政与国民共之”就必须首先设立议院,开设国会。康有为认为设议院一是能够解决国家财政问题,“民信则巨款可酬”;二是让全国行政统一,让朝廷的命令能由上直下的进行传达,“政皆出于一堂,故德意无不下达”;[3]三是通过民主会议杜绝贪污腐败,保持为政清廉,“事皆本于众议,故权奸无所容其私”。[4]康、梁等维新派代表在“百日维新”期间曾积极地向光绪皇帝提出开设国会的提议,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便是因为他们的国会制度,所以中国也应效仿西方,开设国会,以期国富民强。 (2)开制度局,制定宪法。在“百日维新”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式向光绪帝提出制定资本主义宪法的主张,康有为认为想要变法,势必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变法之源”在于先“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制度局设置于内廷之中,选举天下“通晓天下治事的人才”十几个人,让他们在内廷中工作,“王公卿士,仪皆平等”,“商榷新政,草定宪法,于是谋议详而章程密矣。”[5]可见,康有为等人认为想要实行新政就必须制定宪法来作为新政的依据。 3.资产阶级的宪政思想 戊戌六君子遭到慈禧太后的残忍迫害,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彻底失败,意味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于是更为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扛起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重任,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彻底终结,作为民主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政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1)三民主义的体现。 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是指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和西方帝国列强的侵略,打倒卖国辱权的军阀,承认国内各个民族之间的地位平等,各民族有自己决定自己民族事务的权力。民权主义,实行所有人民都可以参与的民主政治,去除欧美现在实行的民主政治中的弊端,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权力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项权力来治理国家。民生主义,一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照价征税”、 “涨价归公、“按价收买”。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让耕者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即“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就是发展国有经济,限制私人垄断经济。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摒弃保皇派与维新派将立宪的希望寄托于满清政府的做法,而是真正的将权利归之于民,创立一个完全由资产阶级修订的宪法。 (2)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的体现。 所谓五权分立,就是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添入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和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传统,取外国政治制度的精髓再加上中国本身的政治制度,便可以创立一部完美的资本主义宪法。“五权分立”作为孙中山取中外政治制度之精华,去中外政治制度之糟粕而创立的制度,对临时政府和南京政府的立宪活动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所谓权能分治,是指政权和治权的分离,将政权交给人民,将治权交给政府,并用政权来监督治权,即人民来监督政府。权能分治的关键在于宪法来规定人民直接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孙中山为此结合西方制宪思想总结出要使人民真正成为权力的主人,就必须将人民所有的权利写进宪法中,将人民权利作为根本法律保护起来。 虽然资产阶级的宪政思想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在内忧外患中飘摇的中国的根本问题,但是作为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民主思想的思潮,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三、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一)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经验 中国近代的宪政运动是自西方宪政思想移植而来的,但从西方宪政的发展史非常容易就能看出,宪政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支持的,西方的宪政发展一是建立在高度发达市场经济之上的。没有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基础,宪政自然也就失去了发展所必须的的土壤;二是建立在完备的民主制度上的。西方人民早就在为自己的民主自由在努力奋斗,并以此建立了完备的民主制度,只有有了完备的民主制度,宪法才能被制定,而有了宪法,民主制度才能更好的被维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三是建立在完善的人权制度上的。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首先由斯宾诺莎初步提出理论,后经霍布斯与洛克将其润色发散,最后由卢梭等人完成理论系统化工作的天赋人权论,保障了人权深入人民心中,才能为宪政之路扫清障碍,让普通人都能认同和接受。而反观中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封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等,使西方宪政思想强硬的移植到东方便会遇到“水土不服”,不能真正的适应中国的国情,虽然经过了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等有识之士的探索,但最终都没有能够探索出一条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宪政道路,所以总体来说,中国近代的宪政运动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二)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教训 虽然中国近代宪政运动并不是非常的成功,也并没有让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但是中国宪政的先驱者们为探寻让中国变得富强、民主的方法所做的努力会一直被后辈所铭记,并且他们所走过的路,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经验指引着后来人继续探寻中国宪政的道路。历史证明了能够拯救中国的必然是由无产阶级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社会主义下的宪政运动能够真实的贴实人民的诉求,才能真正的适应中国的发展,才能真正的使中国发展、富强。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我们要从前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进行反思。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便以发展经济为重心,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提高生产力,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全民富裕,步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制定的经济政策与当年的进步人士们提出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与当年的进步人士们有所区别的是,我国已经渡过了“求富”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意识到宪政发展必须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宪政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现在我们越来越注重宪政的建设,“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建设对于以法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为社会主义宪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6]这段话说明了市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模式又可以分解为由富裕到宪政到国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靠实践总结出来的最适合中国宪政前进的道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宪政,才能够使中国真正变得强大,让中华民族更加坚定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从前人探索的脚步上经过,现在我们的政府总结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我国宪法的修改与完善会让宪法更加符合人民的迫切需要,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宪政的最终归宿。宪政的发展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经济,高度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加完善的宪法来维护。在我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出发的今天,更需要完善的宪法来保驾护航,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完成前人未能完成的愿望,让中国变得更加伟大富强!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