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统计分析 |
||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18日 | ||
嘉祥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统计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嘉祥法院根据近三年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对现阶段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减少此类纠纷提出建议,以妥善处理劳资关系,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情况及特点 1、案件数量不断上升。2012年,嘉祥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92件,2013年审结128件,2014年审结132件,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纠纷类型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的具体类型较多,包括索要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加班费、工伤、保险待遇、变更劳动关系、非法用工等,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往往包含多种争议类型。比如,因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劳动者提出的请求事项不仅限于经济补偿金,还包括被拖欠的工资、加班费,甚至包括工伤待遇等。 3、案件分布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从案件涉及的行业看:这类案件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嘉祥法院受理的这类案件中,涉及加工制造业的约占28%,涉及建筑业的约占21%,涉及服务业的占12%,三行业劳动争议案件占了这类案件的61%。 4、案件调解难度大。由于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到法院后,往往已经经历了企业内部以及劳动仲裁部门的多次调解,因此,一旦诉讼到法院,双方矛盾比较激化,审理过程中调解难度加大。2012年-2014年,在所审结的352件劳动争议案件中,调解结案47件,撤诉32件,调撤率仅为22.4%,远低于普通民事纠纷。 5、判决后上诉率高。劳动争议案件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分歧较大,一旦调解不成,判决后服判率非常低。 2012年-2014年,在所审结的352件劳动争议案件中,上诉案件50件,上诉率14.2%,普遍高于普通民事纠纷。 二、劳动争议案件形成的原因 1、企业片面追逐利润,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劳动者则追求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这势必使劳资双方在利益方面构成了矛盾,形成利益冲突。有的企业主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力成本,驱动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创造剩余价值,以获取丰厚利润,甚至减少劳动者正常的社会保障支出,恶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企业管理不规范。这是劳动争议纠纷形成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以及企业制度不规范。企业没有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造成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者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直接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纠纷产生。 3、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供过求的局面,就业问题日趋突出,劳动关系力量对比明显不平衡,造成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多数劳动者对来之不易的工作十分珍惜,对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采取隐忍的方式,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纵容了企业侵权行为的发生。 4、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有的用人单位忽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有的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制定的条款显失公平,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法律意识不强,在其权益受侵犯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丧失了维权的最佳时机。 三、关于妥善解决劳动争议的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提升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企业的遵规守法意识及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用工环境。 2、强化行政执法,规范企业行为。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使企业或其他用工方自觉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3、及时申请仲裁或起诉,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劳动者就劳动争议提起仲裁的时效为1年,对仲裁不服提起诉讼的时效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因此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应及时提起仲裁或诉讼,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强化案件的调解力度,切实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诉讼调解四个调解主体的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调解机制,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我国劳动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化解日益增加的劳动争议,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适时发出司法建议,为完善劳动关系助力。人民法院要通过审理案件,善于发现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总结,适时、谨慎地给相关部门、用人单位发出司法建议,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帮助本地区从源头上减少矛盾,避免纠纷发生。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