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学习园地

【人民日报APP】济宁市法院:构建“少年法庭” 护航健康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9日

 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少年法庭为依托,依法从严从快审理涉性侵、伤害未成年人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少年审判理念,本着宽容而不纵容、少年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通过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帮扶涉案失足未成年人复学安置,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立足审判,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1年全市法院集中举行少年法庭揭牌仪式,探索少年审判三审合一机制。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惩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刑事犯罪,依法保护受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率先推行圆桌审判”“法官寄语等形式,营造温馨的审判氛围。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以审判形式保障其在家庭关系中的健康权、所有权、继承权。

  延伸职能作用,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全市法院少年审判法庭充分发挥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未成年人权益中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宣传,将两法融入到家长课堂,以PPT课件和播放微电影的方式,以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为依托,从审判实务角度分析犯罪成因,切实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开展案外延伸工作,指导基层法院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5处。

  建立特色基地,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全市法院在辖区各中小学校建立关爱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发挥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作用,推动学校在小学低幼年级设置法治启蒙课程,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始设立校园欺凌警示课程。

  联合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市法院少年审判法庭充分加强与济宁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及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教育局等单位的协作,联合多方力量,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全市开展的彩虹伞·法伴青春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中,为辖区多所学校多支参赛队伍开展模拟法庭指导6次,参与学生人数2320余人。

  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工作,让保护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全市法院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向居民发放宣传册等形式,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普法宣传配合审判案例,以生动的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更好地服务好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记者 张彦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