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一)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27日 | ||
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一) 2020年1月9日,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出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重温一年中法院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将榜样的力量发扬光大。 十大亮点人物分别是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庭长胡国运、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二庭庭长段莉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肖海棠、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王震、 武汉海事法院书记员孙代君、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法官冯晓光、浙江省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警务局局长李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张本勇、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法院下堡人民法庭庭长廖子怀、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于饶。 他们之中,有的依然奋战在办案一线,有的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胡国运33年来,始终坚守审判一线,办案逾千件,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段莉萍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办好一件件老百姓身边的小案子,解决好一个个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肖海棠长期承担大要案审理工作,主审、参审知识产权案件超4000件;在扫黑除恶攻坚战中,王震承办并审结了多起在全国、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孙代君积极参加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狙击战,在武汉市公交、地铁停运后,他联系一批志愿者,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十大亮点人物事迹典型,影响广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守卫一方安宁,他们努力付出,他们倾力奉献,他们是全国法院系统的榜样与骄傲。(记者 陈冰)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庭长 胡国运 25年来,胡国运坚守审判一线,办案逾千,无一错案。2020年5月6日,他在办公室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55岁。 他是江西法律界公认的民商事审判专家,被称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工作33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忠诚履责,公正廉洁、无私奉献。他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江西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先后被追授“全国模范法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中共江西省委在南昌召开追授胡国运同志荣誉称号表彰大会。12月4日,“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揭晓,胡国运获“年度致敬英雄”。 同事感言 以负责的心,做好分内的事;以不变的心,坚守自己的理念。在胡国运身上,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他用一生写就了一首法律的诗,是青年法官成长路上的指路灯,用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传承是对他最好的追思。我们将以胡庭长为榜样,传承他的精神,在追寻公平正义的法治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段莉萍 27年坚守审判一线,27年秉持司法公正,段莉萍用微笑与耐心,化解着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守护着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她有定分止争的耐心,有和风细雨的智慧,有换位思考的方法,有善解人意的公心,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肯定。近三年来,段莉萍个人办理案件1026件,涉案标的额1.1亿元,每年平均办案342件,无错案、无上访、无缠诉。 在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奋斗下,段莉萍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彝州最美法官”等荣誉。2020年12月,她被中组部、中宣部评选为“最美公务员”。 个人感言 彝族谚语说:没有锅庄大的金子,没有解不开的纠纷。办好每一个案件,调解好每一个纠纷,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得到体现,是每一名法官要真心实意去做的一件事。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就离这个愿景近一点。法官要赢得民心,就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用真情办案,用真心解纷,多走几步,多说几句,让法律更贴近民心。我生在彝州、长在彝州,我愿用努力与奉献,守护淳朴、敦厚、善良的乡风民俗。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肖海棠 她是知产审判能手,主审、参审知识产权案件超4000件,连续三年获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年度十佳办案能手”;她是大要案“专业户”,促成华为与三星侵权纠纷系列案全球和解,华为诉IDC垄断纠纷、小肥羊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非诚勿扰”商标侵权纠纷等多案入选“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个司法案例”“WIPO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中国卷)”;她深耕专业护航创新,统稿完成《关于审理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案件的工作指引》《关于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导向破解侵权损害赔偿难问题的研究报告》等多项重大课题,在中国法律语境中充分论证“FRAND”“禁令救济”等国际法律难题,为国际规则的形成争取中国法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个人感言 从事审判17年,有幸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发挥审判职能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对于知识产权法官而言要专注于提升自身法律素养和专业素养,在个案中充分发挥规则引领、创新激励等保障作用。法官要对每一个签名负责,把每一个案件做到最好。为护航创新不懈奋斗,我一直在路上。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王震 王震是“全国法院系统扫黑除恶审判专家库人员”,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0余年,主审、参审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件。 他撰写的案例文书,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全国五大集中宣判典型案例”“全省扫黑除恶四大典型案例”,并荣获“全国首届百篇优秀法律文书一等奖”。他发出的司法建议,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司法建议”。 在扫黑除恶攻坚战中,他接连承办并审结了三件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倾热血铸忠诚,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他以精深娴熟的业务,讲法理重实践,让罪犯无法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用匠心雕琢初心,让每个“司法产品”完美无缺。 个人感言 转眼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已逾十载,法槌起落之间,我既感慨于刑事法官惩恶扬善、弘扬公平正义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也常因“刑事案件无小事”而在办案中如履薄冰、深夜难眠。作为一名基层刑事法官,一方面要坚持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把案件办成铁案;另一方面作出的裁判要兼顾国法、天理、人情,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 来源:人民法院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