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二)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30日

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一)

2020年1月9日,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出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重温一年中法院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将榜样的力量发扬光大。

十大亮点人物分别是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庭长胡国运、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二庭庭长段莉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肖海棠、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王震、 武汉海事法院书记员孙代君、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法官冯晓光、浙江省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警务局局长李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张本勇、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法院下堡人民法庭庭长廖子怀、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于饶。

他们之中,有的依然奋战在办案一线,有的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胡国运33年来,始终坚守审判一线,办案逾千件,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段莉萍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办好一件件老百姓身边的小案子,解决好一个个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肖海棠长期承担大要案审理工作,主审、参审知识产权案件超4000件;在扫黑除恶攻坚战中,王震承办并审结了多起在全国、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孙代君积极参加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狙击战,在武汉市公交、地铁停运后,他联系一批志愿者,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十大亮点人物事迹典型,影响广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守卫一方安宁,他们努力付出,他们倾力奉献,他们是全国法院系统的榜样与骄傲。(记者 陈冰)

武汉海事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书记员

孙代君

2020年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武汉市公交、地铁停运,孙代君动员身边年轻朋友,一起创建了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微信群,群里义务司机近200人,累计服务医护人员上下班数千次。他不仅驾车接送医护人员往返于各小区、医院308次,运输防疫物资23次,还主动摸排群内信息,成立了江汉、东西湖区的拼车小分队,定制排班表,提高志愿者服务效率。

之后,他又就近下沉到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道商一社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除了日常值守岗亭和采购生活物资外,他还主动为小区有困难的居民去各大医院和定点药房,代买胰岛素、降压药等必备药物。他的事迹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和《长江日报》等媒体刊播,各网络平台积极转播,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2020年9月21日,孙代君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个人感言

当时我没想过退缩,我只觉得我在我应该在的地方,做着有利于大家的事情。相反,我觉得能亲身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全过程中,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不历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牢记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法官

冯晓光

一个背包,一辆电动车,是他的“标配”。他就是背着国徽巡回审判的“背包法官”冯晓光。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12个“和立方”诉源治理工作站是他的流动法庭。他是人民调解员的主心骨,是百姓的贴心人,是全心全意司法为民的典型代表。他深入百姓中间,处理家长里短;他倾囊相授,为诉前调解换挡提速。

巡回审判两年来,他自创“背包法官”工作法,从“医、食、住、行”各方面参与诉源治理,坚持边调解、边普法,帮助3200余人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纷争,累计为群众节约诉讼费用4300余万元。2019年、2020年他带领审判团队蝉联“北京法院十佳调解速裁团队”,并荣获第二届“北京市法院先进审判团队”等荣誉称号。一起起纠纷的成功调解,展示着他的司法智慧与责任。

个人感言

我走进一个个熟悉的诉调对接工作站,在家长里短、基层治理的大情小事中定分止争。我在充满阳光的小法庭信心满满,因为我的背后,有组织和领导的全力保障,有多元调解战线同仁们的热心相助,有“背包法官”团队的鼎力支持,有家人的包容和理解。我将不负这信任和期待,继续走街串巷跑下去,努力把公平正义、和谐安宁送进千家万户!

浙江省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警务局局长

李佳

李佳是平凡的。如同所有耕耘在执行一线的同志们,查封、冻结、划扣,奔走、释法、调解,酷暑里挥汗如雨,寒冬中抵抗风雪,日复一日办结近3000件案件,这让他收获过很多锦旗、感谢信,也品尝了不少误解与刁难。无论苦与甜,他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下一次执行任务中。

他是特别的。着眼执行“找法”难题,穿梭于案件与法条之间,每日一个小时,沉下心来写好执行日记。这份坚守,让他的执行“田园”中开出了花——编撰完成330万余字的执行“百科全书”,出版执行领域为数不多的规范集成《强制执行规范总整理》。他还悉心整理了多份保全、执行“流程书”“说明书”,成为执行新手快速入门的“指路明灯”。

个人感言

我是幸运的,人生中几次关键时点的转换,非但没有让我止步,反倒汇聚起来成就了一件“美好”的事——法律规范的整理。之所以称之为“美好”,那是因为这件事恰好是我感兴趣的,又是我力所能及的,是大多数人不太愿意做但又需要有人做的事,是有价值的事。我相信勤能补拙!日复一日下苦功夫,功夫到了就可以做出像样的东西。我想,这是属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那类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会继续做下去。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

张本勇

他从事审判工作20年,参与、承办了上海“社保案”、上海高通诉美国卡尔康公司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案等大批新类型、疑难复杂、死刑复核以及知识产权等民事、刑事案件;他曾千里实地追查刚成年的死刑犯实际年龄、数次主动追查犯罪赃款,为被害老年人追回大部分或者全部经济损失,其主审的许振纬等假冒注册商标案获评2019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50件典型案件,法国驻华大使馆专门对张本勇和上海优良的营商环境表示肯定,对案件的公平公正审理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参与出版著作五部,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新增样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试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的撰写和修改;执笔起草了《关于常见知识产权犯罪的量刑指引》等规范性文件。

个人感言

热爱审判事业、勇于担当、公正司法、乐于奉献,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本来就应该做的事。组织的培养让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与那些数十年一直默默奉献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英雄法官们相比,我所做的工作真的是微不足道。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法院下堡人民法庭庭长

廖子怀

扎根基层法庭24年,办案3500余件,廖子怀所办案件无改判,无发回重审,无上访和缠诉。他所办案件90%以上调解结案,60%以上实行巡回审判。

24年来,他几乎踏遍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村落,走过了近5万公里的山路,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创新性推出了“巡回法庭”“假日法庭”“速裁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把纠纷解决在基层。

他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2019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个人感言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下堡人,下堡人民法庭辖区的老百姓就是我的亲人。我的理想信念就是当好一名法官,为公平正义尽一份力量。每次从乡亲们家门口路过,大家都会亲热地喊我“老廖到屋里坐”,这就是对我人生的最大肯定。虽然下堡法庭条件艰苦,但我对那里的村村垸垸都很熟悉,那里的百姓相信我。我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用公平和正义,报答生我养我的人民!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于饶

于饶把难案当做磨炼自己意志和能力的试金石,以“学老执行经验”“学新执行理念”“学会换位思考”的“三学法”迅速成长为执行办案能手。他办理了涉及旧城改造、上汽通用五菱生产建设、涉军停偿妥善过渡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关系区域发展大局的“骨头案”。在执行风险性大的涉及征地拆迁、涉企、涉劳资纠纷等各类系列案件中擅长用心思化解矛盾冲突,不轻易放弃跟当事各方进行沟通的机会,案件最终都妥善执结。至今他受理的600余件群体性系列案中未发生过一起当事人自残、伤人等意外事件。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于饶累计执结案件2375件,执行到位金额达2.1亿余元。他荣获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个人感言

案件无大小,利益无高低,每一起案件背后可能都关联着一名当事人的人生和对法院的信任,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我们只有更体谅当事人的心情,更冷静地思考,更迅捷有力地执行,才能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