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法院狠抓队伍作风建设纪
·院长亲切接待当事人
·院长亲切接待当事人
·法官集体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院领导包村联户,慰问困难群众
·干警集体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
·巡回法庭认真审判案件,方便群众
·坚持司法便民,为残疾当事人上门提供法律服务
·干警深入乡村,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此文刊发于《济宁日报》2013年12月26日T46版)
(此文刊发于《山东法制报》2014年1月10日审判周刊头版)
通讯员:解鲁 杨超
2013年12月,我们来到兖州法院,正巧碰见来参观的20余位人大代表,我们随机采访了其中一位人大代表,他说:“这次来兖州法院,我第一感觉就是比往年更忙碌了,直接体现为三个更多。法官办案积极、审的案子更多了;群众有感于法官的热情服务,来法院咨询、寻求解决矛盾纠葛的更多了;法院风气变化大、社会反响好,其它部门来调研、学习的更多了。”
我们看着法院繁忙的景象,不禁向该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高洪喜求证起原因。高组长说“这些变化,得益于今年我们扎扎实实开展的队伍作风建设,我们通过一系列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干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干劲更足了,学习风气更浓了,接待群众更热情了。”
打造钢班子,带出铁队伍
该院党组深知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今年年初,我院组建新一届党组班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制订了服务党委软环境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法院工作放到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全面落实党委的工作部署,紧跟重点项目建设,关注重点工程进展,全程介入、到点到位,为党委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瑞山如是说。
法院指导思想明确了,干警队伍的思想就必须高度统一、及时跟进。为此,该院秉承“政治建院”理念,强化“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领导带头。明确要建立团结、务实、创业、表率、学习的党组班子,在全院喊出“向党组成员看齐”的口号,班子成员带头办案、带头接访、带头包村联户,为全体干警作表率。二是突出思想教育。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干警头脑,让每一位干警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突出纪律作风整顿。开展专项教育整顿活动,重点解决队伍纪律作风中的“庸懒散奢”现象,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举行法官集体宣誓、现场听取罪犯忏悔报告等一系列活动,使干警思想上深受教育,内心里受到触动。同时,号召干警向本院因公殉职的法官陈继民学习,用身边事教育、激励身边人,促进干警纪律作风转变。
“今年,兖州法院给我们的普遍印象是一个‘严’字,法院领导是想带出铁的队伍。严是爱,纵是害啊!这也是对法院干警的爱护和保护。在今年这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的年头,兖州法院未出现干警违法违纪、公车违规使用的问题,就是严抓纪律作风的直接效果。”一位来法院立案的资深律师向我们说道。
该院党组深知,司法作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此,从多方面建章立制、落实措施。出台考勤管理办法,严格考勤管理和请销假制度;重申工作日“禁酒令”,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整顿庭审纪律和会场作风,强调着装规范,严肃司法礼仪。严格落实财务制度,实行公务支出“四联签”制度,规定每项支出的报销,须由院长、分管院长、纪检书记、办公室主任签字。严格落实公车管理制度,每台车辆均安装GPS监管系统,对公车维修、使用、停放、节假日封存进行统一规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廉政档案,把“一岗双责”要求落到实处。认真落实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要求,找准、抓好廉政风险点,加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管,增强监督约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高了法院干警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瞧,我手机上又来廉政短信啦!我念给你听:‘钢班子’带‘铁队伍’,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我们院通过手机短信,向干警发送廉政格言警句,我们都称之为‘廉政小贴士’,时时处处提醒干警廉洁自律、洁身自爱。”立案大厅的工作人员赵宝军拿着手机向我们展示着。
开辟“绿色通道”,困难群众先行
“请稍微一等,我先去‘下班签退’,马上回来给您做个笔录。做完笔录,时间晚了,可以跟我去法院员工食堂吃工作餐。”该院立案庭庭长韦雪冰微笑着,拿出一次性纸杯倒了水,对中午12点多才赶来立案的张老汉说道。
“谢谢您啦,啥钱也没花,也没写状子,做个记录,就给俺立上案子了。哎呀,都快一点钟了,耽误您吃饭了,我请您去外边干饭锅吃点吧。”韦雪冰婉言谢绝,随手接过同事从食堂捎来的饭菜。
该院从完善立案服务措施着手,进一步畅通群众诉讼渠道。丰富了立案大厅服务功能,设立导诉台、审查窗口和法律咨询窗口,实行诉讼引导、风险告知、立案审查、材料接转工作的“一条龙”服务。在大厅,公布案件收费标准,张贴诉讼材料样式,实行首问负责制,简化立案手续,提高立案效率,实现“一站式“服务。对老弱、患病、残疾等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放宽立案条件,减免诉讼费用,做到“四优先一及时”,即优先受理、优先立案、优先保全、优先救助,及时转交审判执行部门。今年以来,即减免诉讼费用56.9万元,让困难群众真正切切地感受到司法温暖。
对于追索赡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劳动报酬等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该院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优先适用调解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截止今年11月,民事案件调解结案1444件,调解结案率达到63%,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包村联户到家,传递为民亲情
“考虑到白天居民大多会外出打工,我们一般选择傍晚去入户走访群众,既便于见到群众,又不耽误群众休息,我们吃饭早点、晚点也没啥关系”,市法院包村联户工作组组长、院长张瑞山说的话,透着淳朴、实在和群众感情。
今年9月9日傍晚,按照党委两个“全覆盖”的要求,市法院所有94名在职干警兵分三路,足迹踏遍了所联系的大安镇三官庙村、新兖镇前道义村、兴隆庄镇前李村共528户村民的家门,每名干警都认真了解群众家庭情况和生活困难,做到“三知四清”。包村的法院干部更是率先垂范,到联系点蹲点夜谈,根据困难群众的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协调救济、救助,引导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功夫下在案外 “考学”结出硕果
“教练员陪学员练车是履行职务行为,出了交通事故,还是要驾校承担责任。”“如果驾校证照不全或者没有资质,那就得看具体情况和证据啦……”从洗手间里出来,两名法官边小声谈论,边迈向审判庭。这种时刻不忘钻研、探讨业务的风气在兖州法院已成为常态。
工作要突破,业务上水平,关键在人。该院始终秉承“人才强院”原则,狠抓干警业务能力建设,制定长期培训计划,细化阶段培训方案,实现法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高院组织的业务培训,结业后实行“考学”制度,即举办“法官教法官”讲座,向全院审判人员讲解传达。先后开展了新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司法统计等方面的专项培训。这种制度,让参加培训的法官带着“任务”主动去学,既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达到了“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良好效果。组织一线法官,经常性举办专题业务研讨活动,提前拟定研讨专题,评判复杂案例,交流办案经验,以研讨促审判、以审判带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了审判人员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的提高。
另外,针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的现实需要,该院还先后邀请青岛东软公司、北大法意集团的专家,举办信息技术讲座6次,不断增强干警的审判管理信息应用水平。同时,对聘任制人员加强管理,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举办业务竞赛,提高其专业技能,保障审判工作的需要。
今年1至11月份,该院共审理各类案件3555件,标的额2.54亿元;执行结案531件,结案率同比提高14.44%,执行标的额1.98亿元。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1366件,占案件总数的52.48%,审理期限平均缩短2.6天,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呈现出扎实推进、重点突出、稳步提升、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版权所有: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中路95号 电话:0537—3413803 邮编:272100
网站投诉电话:0537—3336322 投诉邮箱:yzfyjj33363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