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君如(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中提出的重要要求。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这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道路的选择是最根本的选择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选择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来讲十分重要。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每一次历史性的胜利,都取决于党的正确选择,包括领袖的正确选择、指导思想的正确选择、路线的正确选择、战略战术的正确选择等。这些选择,归结为一点,就是道路的正确选择。
道路的选择,不仅重要,而且艰难。汉字“道路”,是由“道”和“路”两个字合成的。我们所讲的“道路”,不应看作是“道”和“路”这两个同义词的简单叠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道”不只具有“路”的意思,还具有“规律”的含义。正如毛泽东之所以把“实事求是”解释为在“实事”中“求是”(研究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是要求共产党人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敢于和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研究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探索的“道路”是合“道”之路,即合乎“规律”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而艰辛奋斗的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得益于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重大发展阶段或重大转折关头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找到了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一化三改造”总路线指引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贯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现代化国家,也有一个道路的探索和选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是“道路”?
毫无疑问,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道路”,不是城乡交通意义上的道路,而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发展道路、前进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指道路的社会形态,是党和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出发,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选择的科学途径和正确路线。这样的“道路”正确与否,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实现目标的途径和路线是否正确,即是否“合乎规律”,是否“合道之路”。
历史经验表明,“合道之路”必须具备4个基本元素:一是正确把握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二是正确分析各个社会发展阶段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三是正确制定各个社会发展阶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路线和目标任务以及实现步骤;四是正确确定各个社会发展阶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领导力量、依靠对象和团结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具备这4个基本元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显然,“中国式现代化”同样具备4个基本元素,可以称为“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是“道路”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再次强调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都是“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之路是不是符合本国实际,是由历史和实践决定的。在一些人看来,现代化的大门是西方国家打开的,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是西方国家开辟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只能追随西方国家的路径进入现代化大门、走向现代化。在那些人心目中,“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如果人们要选择,就只能选择“西方化”的现代化路径。显然,这是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所致。但是,历史和实践作出的回答正好与此相反。事实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中国有识之士就已注意到资本主义现代化有许多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巴黎和会让国人进一步看到列强用强权碾压公理的霸道行径,令人无法忍受。随着对西方国家现代化了解的日益全面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对西方的现代化进行认真反思,认识到发端于西方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因其是“资本主义”而存在许多制度性的弊端,而且其“现代化”模式也存在许多结构性的不合理。上世纪30年代,一些学者在用“科学化”或“现代化”概念取代之前使用的“欧化”“西化”概念时,就已经指出“现代化”包括“欧化”但不等于“欧化”。
“现代化=西方化”是一个伪命题。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地理等错综复杂的原因,世界各个地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各个文明或文明圈。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文明或文明圈,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否会被“化”掉,化为一个文明?如果现代化的结果是这样的,会化为什么文明呢?那些秉持“现代化=西方化”的人,是不是希望世界最后都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化”呢,是不是希望世界各大文明最终都将在现代化进程中变为“西方文明”呢?换言之,按照“现代化=西方化”的逻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有文明都在现代化进程中归结为西方文明。这样一幅现代化的图景,有可能出现吗?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世界各个文明或文明圈的特点都在现代化进程中消失,融合为一个全新的文明。这给人类带来的是一幅全新的蓝图,但不是秉持“现代化=西方化”的人所期望的。其实,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来看,拥有不同文明的国家不仅能够走向现代化,而且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保留自己的文明特点,又在文明互鉴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明形态,而不是“西方化”。因此,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必然的。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必须注意的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用“唯一正确道路”和“康庄大道”来定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最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需要指出的是,“道路”也有层次性。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现代化道路,从其根本发展方向来考察,选择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其自身特点和本质要求来考察,选择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说是一条“唯一正确道路”?这个问题,已经由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现代化的求索历史做了结论。众所周知,在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我们经历过“学西方”的现代化尝试,失败了;经历过“学苏联”的现代化实践,虽然取得了成就,但终究还是“水土不服”,进行了重新探索和重新选择。正是有了多方面的实践,我们才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大胆探索中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来自实践的反复检验,是实践的结论、历史的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总之,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唯一正确”性的最好检验。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唯一正确道路”,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康庄大道。从世界现代化历史的维度来看,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深重灾难;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发展,不仅没有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还尽自己能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从现代化造福人口数量的维度来看,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后美国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20多个国家总人口是10亿级的。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从现代化特点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正由于有这些“摒弃”,才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为“康庄大道”。归根到底,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还有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尤其是,中国打赢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使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谱写了人类反贫困的历史新篇章。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我们必须牢牢铭记于胸、见之于行,攻坚克难、勇毅前行,脚踏实地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
版权所有:邹城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普阳山路996号 邮编:2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