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济宁兖州 案件“快进快出”之中的司法速度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19日 | ||
文章刊登在<人民法院报>2015年10月19日第五版 兖州法院的法官成功调解一起民事案件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依法加大简便高效办案力度,简化程序、速裁快结,用效率和热情直面案多人少矛盾,推动司法为民驶上“快车道”。 今年1至9月,该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结各类案件2099件,占所结案件的74.27%,案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了3天,简易程序适用率居全市法院首位,在全省位居前列。该院先后获得全国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省市两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快速立案,化解老人心结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兖州法院兴隆庄法庭院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花开得正盛。年逾七旬、育有4个子女的陶婆婆却一筹莫展地走了进来。 “我是真没法子了,孩子们为了搬迁款闹起来了,我咋整啊?” “您别急,先喝口水,慢慢说。”得知陶婆婆不识字后,法庭诉讼服务站的法官赵华光在电脑前准备记录。 老伴去世时留下了旧房,因搬迁要补偿13万余元。同住的小儿子欲代领,其余3子女担心小儿子想占有该款加以阻拦,4兄妹闹得不可开交。 赵华光将记录的信息通过智能办案系统上传立案庭,当场把传回的立案受理书送到陶婆婆手中。 很快,4兄妹被召集至法庭。赵华光立足亲情和人伦,交流谈心、娓娓劝导,最终促成他们达成协议:补偿款全部由母亲申领、使用。 兖州法院借力立案登记制改革,不断强化立案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快速立案新机制,除法定特殊情况外,所有案件登记默认为简易程序,快速进入法律程序。 轻刑快审,驱散小伙心头阴霾 出生于吉林省查干湖边的“90后”小伙李龙,系国内某知名地图搜索网站的测绘员,驾车奔波于全国各地,随时勘测新修道路是他的工作。 6月的一天下午,在兖州区某路段,李龙一边开车一边看车载电脑,不慎将一耄耋老人撞倒致死。惊吓之余,李龙立即打电话投案,随后协同公司筹集赔偿款交付老人亲属。因认定为全部责任,李龙涉嫌交通肇事被取保候审。从此,恐惧、悔恨、忐忑交织成了李龙生活的全部。 审理该案的法官颜世锋电话通知李龙应诉,忐忑的李龙很快赶了过来。为了快速审结此案,颜世锋进行了独任开庭。通过庭审,考虑到李龙是过失犯罪,而且当场投案自首,又积极赔偿,还取得了老人亲属的谅解,法院当庭宣判李龙缓刑。李龙心头的阴霾终于散开,“谢谢山东法官,这么快,让我终于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啦!” 兖州法院不断加强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的轻刑案件,有效利用刑事司法资源,在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础上,独任审判快速审理,推进“轻刑快审”。一方面,快速审判有效缓解被告人等候判决的心理重压,鼓励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家庭。另一方面,也使被害人或其家属得到心理慰藉,快速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打包审理,点亮粮农希望 今年3月,春播在即,53户农户却愁上眉梢,冬天卖给陈某的粮食至今没给钱,拖累着春耕的种子款也凑不齐,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法院。 在乡镇法庭工作多年的法官孟令涛知道种子是农民的“命根子”,这个时候“救命如救火”。 孟令涛发现,这些案件案情相同,农户们也都委托了同一代理人,随即电话通知陈某和其他农户,将53起案件“打包”审理,选择其中一件争议相对较大、有代表性的案件重点审,指导其余52户农户集中旁听,以便熟悉审案的程序和自己的权利义务。 孟令涛将这起案件当庭调解,其余52起案件依次类推,经简易开庭,也纷纷迎刃而解。 兖州法院依法探索新机制,对于标的额小、事实清楚的“系列案”,灵活审理,高效结案,让办案程序“瘦身”,给当事人“减负”。 即时调解,抚平家庭创伤 杨光常年在胶东打工,5年前因工伤造成脊柱损伤,哥哥杨大光忙前跑后,联系住院、手术陪护,又去当地法院打官司、申请赔偿,费尽周折。今年夏天,杨大光从当地法院领回部分赔偿款,自行留下2万元来折抵垫付的费用。杨光妻子认为数额过多,少数费用没单据,便怂恿丈夫将哥哥告上法庭。 “你常年在外打工,肯定也知道出门办事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就这大热的天儿,买瓶水喝不也得几块钱吗?谁还想着开票吗?”在病床前送达时,法官赵长刚说道。 躺在床上的杨光呆呆地看着墙上的全家福老照片。 赵长刚继续试探着说:“你还剩余不少赔偿款需要继续去当地执行,就你现在的身体,还不得指望你哥嘛。” 说完,赵长刚又劝杨大光:“过日子就得靠着兄弟亲人互相扶持,摊上事儿了,你们俩患难与共,全村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杨大光满脸委屈:“我跑前跑后,他怎么能这么不信任我?” “亲兄弟明算账嘛。你把花销费用耐心地说清楚就是了……弟弟现在受伤卧床,你肯定比谁都难过。作为兄长,你也希望弟弟夫妻和睦,下半辈子还得靠弟媳照顾他,不也省下你的事儿啊。”赵长刚耐心地开导。 几天后,杨光申请撤诉,兄弟重归于好。 据了解,兖州法院始终把加强调解工作作为民事审判提速的重要抓手,着力引导法官做“平民法官”,善用群众语言,唠家常、解纠纷,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办案效率,促进案结事了。 来自农村的在读大学生小刘利用暑假时间打工,骑摩托车不慎撞上一违章停放的货车,不幸身亡,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痛失爱子的刘某夫妇觉着天塌下来了。 法官康兆忠想到小刘当场死亡,损失数额相对固定,并未急于排期开庭,而是先组织刘某、保险公司、货车方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对无争议的损失数额当场达成赔偿协议,让保险公司先行垫付。 近年来,兖州法院不断探索完善交通事故专业化审判,与医疗、交警、保险等部门良性互动,畅通事故赔偿绿色通道,让此类案件快速高效审理。今年以来,该院审结此类案件315件,适用简易程序311件,自动履行到位率达到73.2%。 同时,该院不断延伸审判职能,设立“巡回便民工作室”,建立“110”式的法官调解服务模式,防止纠纷由小拖大、由简变繁,迅速快捷地处理各类纠纷,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屈庆东 杨超) |
||
|
||
【关闭】 | ||
|
||
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吴泰闸路7号 邮编:2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