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阳谷县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官论坛 > 法官论坛

李海魁:案件送达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17日

  民二庭自行送达的主要是山东阳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起诉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该庭2014年度、2015年度已结案的353件此类案件,去除同组被告案件,去除尚未向被告送达开庭传票即撤诉的案件,共计305件。这305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共涉及被告1562人,合计每案5.12人。公告送达案件82件,占比26.89%,公告人数131人,占比8.39%。所有被告开庭传票、裁判文书均一次即送达成功的案件37件,1件被告均为公职人员或个体工商户,10件完全采用邮寄送达,19件原告撤回起诉,3件调解结案,另4件未发现明显共同点。

  结合数据及送达人员与送达工作的主、客观情况,分析民二庭该类案件送达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送达工作量大,送达力量不足。按5.12人每案计算,每一案件需送达10.24人次,民二庭2015字案件已立案223件,将这些案件结案就需送达2284人次。与之对应的是,民二庭常态下仅有两名工作人员送达,两人还需负责诉讼保全工作。相对巨大的送达工作量,送达力量明显不足。

  二、送达方式单一。民二庭现在送达工作主要采取直接送达方式,被告人数多,分布范围广,只采取直接送达方式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之前未大量采用邮寄送达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邮寄送达速度相对直接送达慢;二是对于拒收退回的案件,投递员写明的退回原因含糊,无法掌握真实送达情况。

  三、受送达人流动性大,早出晚归。农商行起诉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90%以上的被告为农村村民,年富力强的大多外出务工,流动性极大,一些妇女在县城或村镇企业打工,早出晚归(早上6点30出门,晚上7点30回家的不在少数),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另有些被告因欠款数额较大或牵涉民间借贷,常年在外躲避债务,不与亲朋好友联系,即使有联系,其亲朋好友对法院工作人员也是矢口否认。

  四、农商行客户经理对被告人信息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因被告多,送达人员在村里直接打听人较难,送达工作需要农商行客户经理的有力配合。有些客户经理能熟悉掌握被告人的情况,如十五里元支行、李台支行、定水镇支行的一些客户经理,这种情况下送达较为顺利。但某些支行的一些客户经理,有的只与借款人有联系,不了解担保人情况,甚至有的连借款人是否在家,在哪打工都摸不清,影响了送达效率。更有甚者,某行客户经理崔某,故意指认错误地址,工作人员三次送达均发现该地址家中无人,后工作人员侧面了解到,崔某在办理该笔贷款业务过程中有违规行为,不敢与被告见面。

  五、被告不配合送达工作。民二庭多数案件的判决对被告不利,案件性质决定了民二庭案件调撤率较低(调撤率仅为16.43%),加之一些客户经理在放贷过程中存在不合规行为引起借款人、担保人不满,也有些村民认为不见法院工作人员、不接收司法文书就可以逃避责任,被告对送达工作较为抵触,存在村民向被告、被告之间通风报信情况。

  六、缺乏必要沟通。送达阶段与审理阶段缺乏沟通,部分被告有代理人,到庭被告多数签写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这些情况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到送达阶段,极大的浪费了送达资源。送达人员与当事人所在基层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缺乏沟通,不能充分借助基层组织力量用于送达。

  七、必要送达装备配备不及时。当前送达工作中,不少当事人拒签、拒收法律文书,留置送达直接使用照相机拍照极易引起当事人不满甚至激化矛盾,民二庭刚刚配备执法记录仪,之前送达人员一直使用自备手机拍照,拍摄效果不理想,也十分不便。

  八、送达人员有心理负担。案件性质及案件数量决定民二庭只在8小时内送达难以完成送达工作,但是,一方面送达人员对于非工作时间送达时的自身安全问题有顾虑,一方面牺牲大量个人时间加班,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另外,经常性早出晚归的送达,也容易引起工作人员家庭的不和谐。

  除以上八大方面之外,送达人员穿着(工装、便装)、年龄大小、是否说方言、人数多少、交通工具(警车、民牌车),甚至是当事人所在村庄当天是否有红白喜事,也影响着送达工作。

  以上几方面影响送达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原因,也有客观方面原因,有些需要送达人员自身改变,有些需要其他科室甚至是其他单位的有力配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项举措供探讨、尝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庭务会提高庭室所有干警对送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送达工作不只是跑跑腿、串串门,送达工作不只是某个人的工作,是全庭干警的工作,需要全庭干警有责任心地对待送达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组织送达人员加强理论研究,认真学习《民诉法》、《<民诉法>解释》及我院《关于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熟练掌握张贴公告、留置送达、转交送达等的适用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有效、便捷的方式送达。

  三、健全内部沟通反馈机制。加强送达人员与审理人员、书记员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方便送达人员送达。送达人员要小处着手,从每份判决书中了解代理人信息、被告出庭等情况,内勤将审理阶段当事人签写的送达地址确认书情况及其他利于送达的信息在转交判决书时告知送达人员,使相关信息能及时反馈给送达人员。

  四、个案分析,统筹规划。对已立案未送达的案件、今后的新立案件,查看每个案件中被告的基本信息,逐案与客户经理先沟通,了解每个被告的情况,客户经理不熟悉情况的,要求其先摸查情况,送达人员确定每个案件中每个被告的送达方式后,统筹规划案件的送达工作。对于长期不能有效送达的被告,分析具体原因,可在庭务会上讨论,集思广益,研究送达对策。

  五、尝试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对于原、被告双方均出庭,且双方争议不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能够短时间内得出判决结果的,可以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减少送达工作量,提高结案率。

  六、以司法建议等形式向相关单位反映情况。针对EMS投递员邮件退回原因书写不明确,农商行客户经理对自己客户情况不熟甚至误导送达人员等情况,可以以司法建议或直接与其领导沟通等形式,反映相关单位在协助法院送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七、送达人员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作为最了解送达难原因,也深受送达难困惑的工作人员,应该细心记录送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认真总结原因,及时向庭室领导、院党组领导反馈信息,寻求领导支持及解决途径。

  八、召开送达工作会议,组织送达技能培训。当前送达工作多是各庭室送达人员独自作战,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工作人员的送达能力多源于自己摸索,或一人对另一人的言传身教。建议召开送达工作会议,了解送达难难在那里,汇总实践中好的做法,组织送达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如沟通能力、心理学等),提高送达人员的的送达工作能力。

  送达难是当前影响法院司法效率、司法公正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送达人员的责任心,需要法院领导、全体干警对送达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更需要有明确、高效的问题反馈与解决机制。

关闭

版权所有:阳谷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黄山路139号 电话:0635-6217039 邮编:2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