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27日 | ||
近年来,莱城区法院莱城工业区法庭立足“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四心”工作法,实现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法庭连续四年被评为莱城区法院先进集体,连年被莱城工业区(口镇)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集体三等功,2011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13年1月被省高院授予“三零竞赛优秀单位”称号。 将服务群众的理念贯穿于工作过程的始终,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审判效率,为建设“公信法院”献策献力
在莱城工业区法庭,有一个现象格外吸引记者注意。那就是法庭始终将调解贯穿于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庭审中调解、庭后调解,在此基础上,法庭积极地与邀请社会人士调解、委托调解的工作方式相结合,尽量把有可能、有希望调解解决的案件全都调解结案。 充分发扬司法能动性,提高服务大局的新举措。自推行“四心工作法”以来,法庭依照莱城区法院工作部署,积极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审务公开,增强审判工作的透明性和公信度,法庭全面落实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制度和人民陪审制度,做到了裁判文书及时上网,人民陪审员的陪审率100%。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视察法庭工作,旁听案件庭审,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面对案多人少、部分案件送达难、保全难等问题,莱城工业区法庭不等不靠,积极开动脑筋。案件进行分流,将金融借款合同案件等保全手续繁琐的案件集中进行分类,派专人进行保全,集中办理,提升工作效率,将较简单的案件一律用简易程序审理,尽可能缩短审判周期。合理有效地利用人民陪审员,做到普通程序的案件,全部有人民陪审员陪审。针对现在农村人员流动性加大,部分案件难以送达的问题,充分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邮寄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及非常规时间送达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有效地克服了部分案件送达难的问题。 在每一个细节上替当事人考虑,用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将心比心,转变工作作风,换取群众的安心、顺心,努力开创审判工作的新局面
每一个走进莱城工业区法庭的当事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法官都会热情接待。 “对每一位当事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使用文明用语,做到笑脸相迎,笑语相送。”在此基础上,法庭不断强化便民服务措施,设置便民联系卡,方便群众积极与案件承办法官联系。设置公示墙,方便群众监督。设置当事人休息的接待室,从细微之处方便群众。 “法官在工作中要抱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公心做事,诚心为民,在每一个细节都替当事人着想,努力做好审判工作。”在工作中,法庭引导法官和干警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群众能接受的方式,给群众解释法律,最大限度地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法律的亲和力和人性化。 工作中,法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处理,积极疏导化解,能马上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耐心解释;不属于法庭管辖的,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当事人情绪激动时,也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平等的态度待人。 “法官抱着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养成处处细心、时时细心、事事俱细的习惯,重视小事、细节,哪怕一个词语、一个数字、一个标点,都要格外严谨,格外细致,决不能有丝毫疏忽,努力杜绝各种疏漏、差错。”针对当事人提出的各种证据,法官都细心审查,深入寻找案件的实质问题,发现案件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莱城工业区法庭先后组织多次“四心工作法”讲座,征求群众对法庭意见建议15条,本庭干警之间相互监督共提出批评建议70余条,真正将“四心工作法”运用到实处。 法官工作室的建立是落实便民措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提升了法庭审判业务质量
2012年5月份,莱城工业区法庭在雍和园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 法官工作室的法官每周都会在工作室值班半天。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提供法律咨询、指导司法所和村级调解组织调解民事纠纷、进行普法宣传、大力化解信访问题等。 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发放便民联系卡1万多份,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0多户,接受社区群众的法律咨询近千次,调解发生在社区居民间的民事纠纷几百余件,指导口镇司法所调解民事纠纷50余起。 莱城区人民法院莱城工业区法庭营造了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干警按照一心为民,公正司法的总体要求,践行“接待当事人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审判案件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的四心工作法的具体要求,为把莱城区建设成为实力最强、环境最美、特色最鲜明、人们最向往的城市新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载于《莱芜日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