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信念如磐石 倩影绣芳华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6日 | ||
法治时代网讯 “妈妈,你天天对单位怎么比对我还亲啊,这么晚还不回来,你不想我吗?”接到女儿的电话,正在卷宗中埋头核实对账单的法官石倩才意识到,又得伴着月光回家了。 最近,作为速裁团队的一员,石倩受理了一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20件案件中有80%的案件都涉及15笔以上的贷款,贷款时间、利率、还款时间、已还和未还金额均不一致,单起案件的证据材料就超过200页,合并审理的庭审笔录经压缩后还达120多页。 为确保案件质效,早日结案,这已经是石倩第10个加班夜了。最终,经过连续两周的突击,20份判决书终制作完成,接下来就是逐一核对、签发、宣判、扫描、订卷、归档。这20件案件下来,团队成员打趣地对石倩说,“这段时间万通筋骨贴成了咱们的续命神器了”。 这就是是石倩,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雷厉风行的女子,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瘦弱的身体里好像藏着使不完的劲。石倩先后获评莱芜区法院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十大优秀青年”、济南市莱芜区学习强国“学习标兵”“学习达人”、全市法院“十佳青年法院人”、济南市青年岗位能手、济南市政法委“忠诚政法·巾帼风采”先进典型、山东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202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自2014年6月任命助理审判员至今,石倩已累计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6900余件。 贯穿一个“和”字 锲而不舍能调则调 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但是调解的过程从来不是风调雨顺,往往伴随的是当事人的不配合和自身的疲惫,“以‘和’为重,多点耐心,或许就能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原告陈某与被告卢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之间借贷多次,转账交易频繁,案情较为复杂。卢某远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务工,两地时差13小时。石倩选择在凌晨一两点通过微信和被告沟通交流做工作,每次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白天再和原告谈,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最终双方达成调解。被告卢某说:“要不是你苦口婆心的劝导、每天熬夜和我谈,我都没打算还,反正我的债务也不止这一笔,随他去吧。”拿到案件款后,陈某发自内心地说:“真得非常感谢,当时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可能要不到一分钱,没想到不光要回了本钱还补偿了我一定的损失。” 有起法定法定继承纠纷案件让石倩至今印象深刻,双方当事人涉及同胞兄弟,因为房屋拆迁问题,官司从2014年打到2018年,案由也包括了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确认合同有效纠纷、所有权确认纠纷、法定继承纠纷等。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提起诉讼,原告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分得父亲的部分遗产,但纠纷一直并未解决,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在详细了解当时双方的家庭恩怨、情感纠葛以后,本着实质性化解纠纷的目的,石倩也想过给双方做调解,但被告方的抵触情绪超出预期。 无奈,案件安排了开庭。庭前的这段时间,石倩依然反复做原、被告的工作。“我深知,通过调解、打开心结是化解矛盾、案结事了的唯一途径,”但原、被告态度都很坚决,都不接受调解,“原告代理人曾说,判吧,四五年了都没调成,现在不可能再调了,实在不行判了让原告再想办法。” 对石倩来讲,判决比调解更省时省力,“但是结果呢?无休止的诉讼、化解不了的矛盾。再坚持一下,万一调成了呢!”石倩心想。多次调解无果,时间很快就到了开庭这一天,对簿公堂的当事人情绪都异常激动,双方见面就开始吵闹,庭审根本无法进行。 石倩把双方安排在不同的房间,开始了又一次“背对背”调解,三个小时的苦口婆心,从法理到伦理,从血脉到亲情,双方终于有所松动,原告同意被告支付部分款项后放弃继续主张权利。在支付数额上,双方一次次地拉锯、一次次地“谈判”,最终双方确认26万元,原告向法院申请撤回了起诉。一场持续近五年的“继承”纠纷终于化解了。 突出一个“果”字 果敢决断当判则判 判决是法官的武器,当判则判就是法官认真履行职责、探究纠纷实质、实现公平正义的最重要的方式。对于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的“试探性”案件,石倩的通常做法是当判则判。 现如今,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大量民商事纠纷都会以“试探性”诉讼进入法院,通过个案进行“投石问路”,如此时进行调解,对其背后的群体性案件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为保证适法统一,此类案件通过及时判决来明确司法处理意见效果为好。”如业主起诉物业公司违约案件,业主往往以房屋漏水、电瓶车丢失等理由,起诉物业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在物业费中进行抵扣。该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一小区的其他业主都非常关注,通常会几十人一起参加旁听。对此,石倩并不以小额诉讼的快速结案为目标,而是通过规范的庭审程序让双方充分阐述意见,在查清事实、释明法理的基础上,再行判决,力求实现判决的导向作用,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也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的司法尴尬。 一个鲜活的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判决书是法官落笔的处所,是判案的载体,是法官的一张名片,更是展示人民法院形象的重要窗口。一篇裁判文书往往就是一类具体事件和行为的准则,果断作出高质量的判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法官脚下的必由之路,更是法官头上星空和心中誓言。 跑出一个“快”字 雷厉风行简案速裁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司法审判既要公平正义,还要让公平正义跑出加速度。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审判效率是石倩一直努力的目标。2021年至今,石倩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780件,平均办案天数不足15天。 辛苦工作的农民工却常常不能及时收货自己的劳动果实,被拖欠工资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天,石倩刚走出审判庭,14名农民工在门口站着,他们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你就是石法官吗?我们起诉刘某的案子你看了吗?那可是我们一年的血汗钱啊,我们要求尽快拿钱!”调头回到审判庭,登录审判系统后石倩才发现,这14名农民工起诉刘某索要劳务费的案件刚刚诉前调解立案。 是啊,老百姓的血汗钱、养家糊口的钱啊。顾不得刚开完庭的疲惫,石倩赶紧拿起手机联系了刘某,但是刘某并不配合,辩称工程还没结算、他也没拿到钱、等拿到工程款再说,没等石倩把话说完,刘某便匆匆挂掉了电话并接着将石倩的电话拉黑。 为了落实案件情况,石倩走访调查了发包方、总承包方、分包方及各相关单位,确认工程款早已结清。石倩继续联系刘某,面对调查结果,刘某不再狡辩并承诺近期付款。一天、两天、三天,刘某并未按时付款。石倩不再等待,在工地上找到了刘某,敦促刘某将农民工工资全部付清。 从诉讼材料上传立案到拿到钱,案件前后仅用了16天。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保证审判质量,提升审判效率,石倩一直努力着。 坚持一个“勇”字 锐意进取繁案精审 速裁案件数量大,整体难度相对简单,但疑难案件也有不少。面对繁案,石倩从未推脱,“繁案再繁,也是需要仔细洞察事实真相、认真分析评判证据、恰当适用法律法规,我是一名速裁法官,但我更是一名法官,别人能干的,我一样能干,没有任何借口。” 2024年1月份至今,石倩已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300余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因法律法规及利率的变动,加上证据、借还款的不规范,导致很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并不容易。“这么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完,咱的数学运算能力越来越好了,表格制作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了。”石倩跟助理说道。虽然已经过去几个月,但那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仍记忆犹新。原、被告双方的借贷关系发生在2012年至2021年,期间双方发生多笔借款,2万、3万、5万、10万、20万元、50万元,借条中有些明确约定了利息,有些也没有约定利息,对于没有书面约定利息的借款,双方对口头约定的利息陈述不一,由于借款时间跨度比较长,期间原告不断要求被告将前期未还本金及欠付利息重新出具债权凭证,被告也在不断地偿还,但是借条中的数字越来越大,被告认为所还款项已远远超过借款本金,原告则主张虽然在不断还款,但是所还款项尚不足以偿还利息。除了借款之外,双方之间还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原告主张有些款项还是被告支付的货款,但是对于货款的具体数额问题,双方都说年限太长,无从查对。 历经两次庭审,案件事实仍不明晰。庭后,石倩加班加点,认真梳理了双方所有的转账明细,结合所有借条及双方当庭陈述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根据自己确定的疑点和难点进行了第三次庭审。 第三次庭审结束后,被告对石倩说:“法官,我可告诉你,我还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本金,我不是没有能力还款,他就是个放高利贷的,你要是再让我还款,就是助长这种行为,公平正义何在呢?”是的,要让老百姓切实看得见公平正义。开完庭后的那几个晚上,石倩天天分析、研判、对比,结合庭审情况,最终确定了判决方案,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 判决生效的第三天,被告便主动询问案件过付款账号并将相关款项足额交付,又一起复杂案件案结事了。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法院工作十三年,热忱之心如初衷,石倩始终相信坚持的力量,用智慧化解矛盾,用真情调处纠纷,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