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两个送达的故事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7日 | ||
法治时代网讯 基层法院办案中,常常遇到当事人下落不明或故意拒收法律文书的情况,造成法律文书送达往往需要穷尽手段、多次反复。 送传票:善用全流程办案平台 获取当事人住址 “石倩法官,我申请撤诉,需要办什么手续?”电话那头当事人张某开心地说道。“撤诉?对方孔某把钱还给你了?” “给了一部分了,钱一共不多,主要是这些年一直联系不上他,挺生气的,剩下的那些他说过段时间给我,我还是选择相信他……” 石倩是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员额法官,从事速裁工作已经4年了。这是她办理的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额不大,但如何给被告孔某送达成了制约案件进展的问题。原告张某起诉时,没有提供被告准确的地址。石倩通过统一电子送达平台查询到被告的户籍地址,但邮寄送达显示“收件人不在指定地址,无法联系”,邮件退回。石倩前往该户籍地址,结果发现被告孔某已多年不在家居住。 事情陷入僵局,虽然可以公告送达,但是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而且即使作出判决,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兑现起来也会很困难。这时,石倩想到,这个孔某会不会也涉及其他诉讼,通过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及辅助办案工具能不能获取点有价值的东西呢?石倩打开了裁判文书网,输入关键词“孔某 裁定书”,结果发现了一份关于孔某减刑的刑事裁定书。裁定书上显示孔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事一审案件在A区人民法院审理。顺着这条线索,石倩通过cocall联系了A区人民法院刑庭的法官,在同行的热心帮助下,取得了孔某亲属的联系方式。 孔某的亲属通情达理,表示由于孔某出狱后没有回过家,他不一定能够联系到孔某,但是他会想办法尽量联系。虽然没有明确的答复,但是终于有了转机。几天过去了,孔某家属没有回话。石倩再次拨打,电话没有接通,后又多次拨打,拒接,似乎这条路也堵住了。作为法官,石倩也能理解孔某亲属的做法,但是案子就这么一条线索,也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石倩编辑了一条短信,发送给孔某亲属,在短信中再次表明身份,说了说这个案子。短信发出后,一天,两天,三天……没有回音。第四天,石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次打了过去,这次接通了,“法官,你好,你把对方电话给我吧,我和对方商量一下怎么办”。“好的,没问题,他的电话号码是155xxxx”。第二天刚上班,我就接到孔某亲属的电话,“法官,您好,我们和原告商量好了,问题解决了,他说撤诉,他给您打电话了吗 ”?“是嘛,太好了,我知道了,我给原告打个电话核实一下,谢谢您。”石倩迅速拨打原告的电话,便有了开始这一幕。 找被告:巧用直播平台,与当事人取得沟通 2024年9月10日,石倩收到了一个顺丰快递送来的邮件,拆开一看,一份由李某签名捺印的“撤诉申请书”。 这份申请书是石倩办理的民间借贷案件的原告李某寄来的,案件标的额为20000元,该案的被告贾某户籍地在本院辖区。但经多方打听,其常年不在户籍地生活,据李某所述,贾某在A市有自建房但并不经常在A市居住,贾某现在可能在陕西省B市生活,具体地址不知道。没有具体地址无法送达啊,被告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案件无法向前推进。 石倩和团队成员多次和原告沟通,看能不能获取多一点有用的信息。原告说“我知道他的抖音号、快手号”,获取了这些信息后,石倩和团队成员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渠道向被告贾某发私信,向其告知原告李某起诉的情况,并留下了法官的联系方式。经不起多番“骚扰”,在2024年9月4日晚上19时56分,石倩接到了归属地为陕西省B市的电话。看着这个陌生人的“熟悉号码”,石倩没有半点迟疑,迅速接起了电话。来电人是贾某的丈夫,他承认贾某确实借了李某的钱,但是李某在“直播间”公开辱骂贾某。因此,贾某选择了逃避不还款,现在贾某及丈夫强烈要求原告以视频形式通过网络公开道歉然后再还钱。为了能一次性化解矛盾纠纷,石倩一次次反复沟通协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被告在2024年9月7日将20000元借款还给了原告。办完这起案件,办公室的同事打趣道“办案子让我们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发私信”。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不能再仅仅拘泥于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线上线下、多元化、多渠道的送达方式,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全力破解送达难题,才能不断提升司法的效率,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温度。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