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苑】在《红楼梦》里咀嚼不一样的警醒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7月17日 | ||
如果说有什么书,能够反复品读,反复咀嚼不厌倦,那么《红楼梦》应该算得上。她就像一锅陈年高汤,反复熬煮,历久弥香。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红楼梦。你可以把她看成一本爱情凄美绝唱,也可以把她看成一本诗词楹联集锦,还可以把她看成一本养生食谱大全、经世哲学通史……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总能得出不一样的感悟。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那是刚读初一的时候,有一次在外公家做客,突然发现在幽暗的书房最高处,悄然放着一套《红楼梦》。越是神秘越是好奇,我偷偷地把这套书“顺”回了家。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最喜欢《红楼梦》里的一句话:才自清明志自高。感觉自己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越长大越发现,《红楼梦》里蕴含了无数做人处事的道理。越是经历了岁月,越是更能理解懂得,以前看不懂的地方,慢慢也能品出一点味道。《红楼梦》一直伴随我成长,不管到哪里,她都是我的枕边必备书。 每当心情有起伏时,我总爱拿出《红楼梦》来翻一翻,咀嚼里面的经典章节和警世名言,心情也就变得异常通透,她就是有一种让人心灵瞬间沉静下来的力量。在宣教岗位上,讲廉政党课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每次在分析腐败分子的贪腐心理,阐述如何筑牢廉洁防线的时候,我总会引用《红楼梦》一书中的《好了歌》来论证: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很多听课的党员干部都反馈,觉得这首《好了歌》既通俗又深刻。也许这就是《红楼梦》经典的魅力,悠远而绵长! 类似《好了歌》这样的警醒名言,在《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如关于交友的,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如关于处事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如关于纠偏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虽然其中有少数不乏偏激,但瑕不掩瑜,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接纳,还是大有裨益的。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沉迷的时候,这个时候及时地警醒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警醒相伴,才能健康前行;警醒相伴,才能月朗风清!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