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武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
近年来,武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按照“从严从实,改革创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坚守司法职责,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大局观念,持续创新发展,深入发挥审判职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干警爱岗敬业、团结进取,集体成员近三年来无重大错案、重大过失和严重违法违纪情况发生,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全省“法官送法进军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0年1月,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一、坚守初心,抓好党建总引擎。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实施党建活力提升工程,成为院机关“党员示范岗”“模范党支部”,“动车效应”党建模式深入应用于党支部建设。坚持以党建工作的“软实力”彰显公平正义的“硬支撑”,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所属党支部由党组成员任支部书记,在中层干部中选择优秀人员任副书记,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将支部建设融于民事审判工作中,形成了以支部为中心的“领导带头、干部紧追、党员共融”的“三递进”模式。以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为标杆,将其改革精神及审判创新融入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起党建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服务大局,抓好审判促发展。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商事审判积极围绕当地党委中心工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推行轮流分案制度,分管院领导带头办案,盘活全院审判资源。审慎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有序推进涉民间借贷、金融秩序及破产案件审理;及时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和劳务纠纷等案件,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依法审理土地承包等涉农案件,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了执行转破产案件审理,出台“执转破”工作意见,五家企业纳入破产程序,通过确立竞选破产管理人模式,成功召开破产清算债权人会议,推动破产审理程序有序推进,全方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为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提质增速,让司法审判跑出武城“加速度”。质效指标是审判工作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为提高审判质效,充分运用院机关探索的“6 +5”(6个高效审判团队,审判权运行、院庭长办案、班子成员认领疑难案件、专业法官会议、庭审直播及旁听5项办案机制)工作模式,积极打造科学、规范、高效的审判运行制度。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平均办案天数44天,同比缩短近20天,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30%,审限内结案率、服判息诉率、改发率等质效指标均在全市、全省有位次。同时,按照智慧法院建设要求,将“信息化+”服务理念贯穿立案、分流、调解、裁判、公示等全过程,持续强化分调裁审(分流、调解、裁判、审判)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网上立案与缴费、庭审语音识别转录、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等六大平台功能,实现了民商事案件100%网上立案、缴费运行,切实用大数据助力武城法院跑出司法审判的“加速度”。
四、创新理念,让法院变为家事危机的“修复医院”。司法威严,但也要有温情。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抢抓试点机遇,创新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全力将矛盾化早化小,探索出了具有武城特色的家事纠纷化解“枫桥经验”。武城县法院自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以来,民事审判庭(家事审判庭)从转变传统的民事审判理念入手,创新纠问、诉辩、调解相结合的审理模式,变注重财产利益转为关注身份权益、情感利益和财产利益。探索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新模式,使人民法院成为家事危机的“修复医院”。创设了家事审判改革的“四梁八柱”(四大原则、八项制度机制),创新了修复式庭审方式,建立了少年家事法治教育基地、家事法官驻镇街工作室、“秀英大姐调解室”、康晶心理咨询室、双面镜观察室等场所,心贴心服务百姓。在调解方式上,创新设立了驻民政局家事指导中心,对结婚登记的予以辅导,强化颁证、宣誓等仪式流程,增加新人对婚姻的幸福感和敬畏感;对离婚的予以调解,离婚调解和好率达到46%;在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了由人民陪审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驻院特邀调解委员会,与当地爱心联盟、孝德先锋共同参与诉前调解。
改革以来,家事案件逐年降低,同比减少22.3%,法院立案家事案件调和率达到37%,家暴案件成功处置率为100%,近2000多个家庭和好回归。全国二十个省200余家兄弟法院及各级领导来武城交流调研;经验做法报送中央改革办;走进央视《法治中国说》、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法治栏目;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和家事诉讼立法首次研讨会在武城县召开;在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武城法院作为唯一一个省级试点法院作了专题汇报,在全国法院两年总结会上,武城法院作为唯一一个省级试点法院做了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