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先进风采 > 齐鲁政法英模
齐鲁政法英模 马敬启
  • 作者:教育培训处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5日

图为马敬启开庭审理案件的情景

    二十多年来,他辗转工作于多个基层法庭,怀着司法为民的初衷,使数不清的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满面笑容而去,使无数的恩怨烟消云散;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风尘仆仆,奔波在田间地头,用辛勤的工作换取了群众的信任。他就是山东省莘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敬启。

默默基层路

    1995年考入法院后,马敬启主动要求到基层法庭工作,一干就是26年。莘县法院共有4处基层法庭,他先后在3处工作过,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庄,熟悉了乡间的每一条小路,化解了近万件矛盾纠纷。他不无感慨地说:“我的根已经扎在了基层法庭,我的心已经融入到了群众中间。”

    基层法庭处理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细小琐事,但这些小事、琐事,关系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马敬启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去处理每一起矛盾纠纷,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反目成仇的邻里握手言和,让濒临破碎的家庭和好如初,让侵权者的行为付出代价,让受害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谈起办案经验,马敬启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案子等不得、拖不得,早一点结案、快一点结案,让老百姓安心生活。我是共产党员,更要带头冲在前,让群众满意、让党放心。”实践中,他坚持工作创新,坚持诉讼便民利民,让基层法庭工作有“温度”、惠民“答卷”有厚度。

    26年来,马敬启坚守基层法庭,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他当家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19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并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 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所在基层法庭也多次被上级表彰。“荣誉是认可,更是鞭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殷殷为民情

    2003年,马敬启办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张大姐的丈夫郭大哥因交通事故死亡。郭大哥的朋友周某提出,让张大姐把16万元赔偿款借给他,许诺利息比银行高,随用随拿,每月的利息钱就够大姐和孩子的零花。张大姐感觉周某的话很有道理,就把钱借给了周某。但周某在支付三个月的利息后,就不再支付,也不见面了。而此时,张大姐的女儿收到了烟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大姐很难凑够学费。张大姐的女儿表示要是没钱,就外出去打工。无奈之下,张大姐将周某告上了法庭。

    案件被分到马敬启手上以后,他深深感到:这虽说就是一件很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但是处理不好就可能耽误孩子上学,也可能因此改变孩子的一生。于是,他立即传唤周某,但周某始终没有到庭。

    马敬启忧心如焚,下定决心,无论怎样也要把孩子的学费要到手。白天找不到,他就晚上去。他骑着摩托车载着书记员在周某家附近连续蹲守了几个晚上。一天晚上,到了 11点多钟,电闪雷鸣,暴雨将倾。书记员小王对他说:“马庭长,天这么晚了,马上就要下雨,咱们回去吧,我看周某就是躲着咱们,估计是等不来了,咱回去把案子判了,让执行部门去执行吧。”

    马敬启心里明白:小王说得没错,判决书出来,案子就结了,他的职责也算完成了。但是他更明白:张大姐打官司的目的不是仅要一份判决书,而是想要回自己的钱,给孩子交学费;如果判决后走执行程序,周期长,孩子上学就耽误了。于是,他坚定地说:“再等等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等到了外出躲避的周某回家。周某看到他们,感到很惊讶,也被感动了。周某说:“说实话,我做生意赔了,真没钱偿还她们了。我没有想到你们这么认真,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我说啥也先凑一部分钱,不能耽误孩子上大学。”最终,该案顺利得以调解,周某先偿还了张大姐15000元,及时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丝丝暖民心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天,马敬启刚走到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这是一个北京的号码,一个焦急的声音说:“原告不应该起诉我,因为疫情,开庭时我到不了法庭怎么办呀?你们不能判决我承担责任吧?”“什么?不用出门,在家打开手机就能参加庭审,你们不会骗我吧?你们是法院吗?”马敬启耐心地向当事人解释: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法院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创新开展了互联网庭审,可当事人还是不相信。他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当事人如何在网上操作,当其亲眼看到庭审的场景画面时,才放下心来。

    这是一件承揽合同纠纷案件,把原告和3个住在不同地方的被告聚在同一个画面中,中间的工作量很大,任何一方不配合就很难正常进行庭审。马敬启不厌其烦地与当事人沟通、解释,指导其解决技术难题,直到庭审时出现各方正常交流的声音、画面。当书记员把各方陈述的意见一字不差地展示后,原、被告都认可了他们的互联网庭审工作。当事人高兴地对他说:“你们法官真是方便了我们,辛苦了自己!”

    群众的理解和赞誉,成了马敬启前行路上的明灯。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从未说过“苦”字,从未说过“累”字,从未有过“怨”字,却一直有一个“怕”字,就是怕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怕辜负了党组织对他的培养和重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