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网站!
近年来,在城阳区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法院的具体指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率先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大力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审判执行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自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我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效率、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法官的司法行为得到了规范,司法透明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为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开展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从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院管理,践行司法为民等方面所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信息化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位,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随着近年来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我院党组也敏锐地发现,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大量涌入法院,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对法院司法公正的要求和期盼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法院审判力量严重不足,法官的司法能力在短时期间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要改进法院工作,既要重视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坚持好的管理办法,更要注重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走科技强院的道路,为此,我院领导班子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管理系统,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我院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10年以来,我院党组始终坚持超前规划,突出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理念,先后投入资金 500余万元,建成了包括由三大网络、十二大硬件系统、十三套软件支撑的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了“审判流程网络化、庭审活动数字化、卷宗管理信息化、司法信息公开化”,完成了从传统粗放型审判管理模式向精细化、信息化、全面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一是完成三大网络建设。三大网络包括全区主要办公网络金宏网,全国、全省四级法院联通的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络,三大网络既能独立使用,又可连接共享,在确保信息交流安全、快速的同时,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法官通过这三大网络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网上庭审直播、远程视频会议及远程视频提讯等活动。
二是高标准配齐硬件设备。近年来,我院不断投入大笔资金,先后建立起了科技审判法庭系统、审委会议办公系统、服务器双机热备系统,数据存储系统、证据展示系统、媒体查询系统;以及服务于当事人的短信平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档案系统、X光机安检系统 、UPS电源保护系统 、网络安全系统等十二大硬件设施。其中,全国法院专网中心机房配备了1台路由器、1台主交换机交换机,2台SUN小型机服务器、2台阵列等设备;交换机房配备1台HP服务器、1台磁盘阵列,同时使用虚拟服务系统为OA办公系统、短信平台系统、电子档案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建设,电子屏蔽、防雷、地线、室温等项目均达到标准要求,确保了数据的安全畅通。审委会会议室配备了1台高性能无线数据交换机,20台笔记本电脑,1台激光打印机用于审委会案件讨论无纸化,和实现电子表决。
三是不断充实软件设施。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软件建设也在不断的充实。目前,我院已建成了主要包括服务于司法审判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司法统计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司法政务的管理软件和服务于司法人事管理的软件等十三套软件设施。其中具体包括法院综合信息管理软件、信访业务管理软件、OA网络办公软件、诉讼卷宗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档案软件、司法统计软件、执行系统综合管理软件、舆情监控软件、科技法庭庭审软件、电子签章软件、执行查控平台软件、财务软件、服装管理软件等。通过这些软件的运用,在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审判执行质效的同时,还提高了我院科技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是实现信息化综合布线。目前,我院审判、办公区域共设置信息点140个,涵盖大楼所有的楼层。在重要场所、敏感场所,安装了57个红外线摄像头,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对非法进入审判办公区的人员,监控系统自动报警并拍照录像。安防信息系统与安检门、x光机等安防硬件设施并用,确保了审判、办公场所的安全。另外,我院整个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实现了语音和数据通讯的灵活性和易管理性,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转建立了良好的物理通路系统。
三、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为我院各项工作和建设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工作的发展。
一是促进了现代化工作机制的建立。审判流程管理、档案电子化、公文流转、电子公文传输、电子公告和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和工作机制,网络已成为广大干警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是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和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解决了传统管理中随意性强规范性差、柔性有余刚性不足以及人为因素干扰和偏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法院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是诉讼程序正在向数字化转变。我院正在使用《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网上立案、审批、分案排期、审限管理等工作;科技法庭为法官提供了现代化的庭审驾驭手段,实现了庭审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审委会管理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会议展示和表决方式。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数字化法院”的前景。
四、审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经费问题制约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软件、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外,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
二是应用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法院信息化涉及到法院的每一个人。目前,我院部分干警对审判、执行业务管理系统软件,科技法庭等的应用和熟练程度还不高,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针对各类系统软件组织了大量的培训,但个别干警对计算机各项技能的认知和掌握接受的较慢,不能将信息技术熟练的运用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去。同时,案件流程、执行、审委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建设,真正离无纸化办公仍然存在差距。
三是无专门机构,网络人才缺乏。要把信息化建设与法院司法政务管理对接,就需要法院有精通计算机管理的专门人才和相应的法院信息化管理机构。我院干警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中心,现有的信息人员配置远不能适应院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机构设置的不完善和网络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我院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网络安全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我院也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但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是缺少足够的重视。
五、需要解决的困难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必要的建设资金,是各项建设任务的必须条件,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更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的建设工程。
二是设置专门信息中心加强信息人才的引进。法院工作要实现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人才,要维持科技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对旧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新改造,都离不开科技人才。通过设置专门信息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实到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继续发展打牢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