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专栏】 到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去——法警大队董晓龙的抗疫故事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3月18日 | ||
他,叫董晓龙,1988年出生,曾是一名边防军人。他和妻子集体转改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他常说“脱下军绿换上警蓝,变换的是制服,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董晓龙的内心世界,去解读他的抗疫故事。 主动请缨 奔赴防疫一线 2011年6月,董晓龙参军入伍。2022年2月,董晓龙转业至黄岛法院,成为法警大队的一名干警。3月9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波新冠疫情,董晓龙主动请战,申请奔赴抗疫一线。他坚定地说“过去,我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的职责;现在,我是警察,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的使命;所以,恳请组织批准我到疫情最危险的机场站去抗疫。” 朴实的话语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法院人的政治忠诚! 主动作为 尽显法院担当 3月10日,根据区委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组织上批准了董晓龙的申请,他被派驻胶东国际机场担任转运一组组长及隔离点负责人。使命在肩,不负重托。机场转运是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防线,董晓龙作为转运一组的组长,带领9名成员,发扬退伍不褪色的精神,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他定期组织开会,查找问题不足,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他加强团队内部管理,动态掌握组员健康状况,确保内部的绝对安全,保障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他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现场指挥勤务,抓好防控“细微处”,筑牢防疫工作“铜墙铁壁”,充分展现了法院人的果敢担当! 能力突出 树立良好形象 3月12日,首尔飞青岛的国际航班将于22:20分落地,董晓龙已带领转运一组提前一个半小时等候接机。经过连续四个小时的奋战,凌晨两点钟左右,顺利完成转运工作的董晓龙和9名组员拖着一身汗水和疲惫回到休息区。这一天,让董晓龙感触颇深,当国际航班的旅客激动地说“听到家乡话,感觉太亲切了”,当一名外籍女子带着四个孩子在转运环节对防疫人员说了一声 “谢……谢”,当他用流利的英语协助两名境外外交人员完成转运流程获得好评,这些简单又朴实的画面,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上岗才3天,他先后带领所在组转运境外旅客435名。董晓龙迎难而上、敢为人先、能力突出,充分展示了法院人的良好形象! 服从组织 彰显大局意识 董晓龙的妻子也是一名警察,这是名副其实的双警之家。然而,双警之家代表的并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和担当。平时,夫妻二人工作都很忙,家里的2名子女由年迈的老人照顾,母亲还患有遗传性高血压。转运中如遇阳性新冠感染者,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董晓龙和组员们要定点自我隔离,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可是,董晓龙却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服从组织是警察的本职”。隔离期间,他不折不扣服从组织安排,遵守封闭式管理规定,充分彰显了法院人的大局意识! 战疫时刻,冲锋在前。他,只是抗疫的一员。口罩遮住了他的脸庞,防护服遮住了他挺拔的身躯,但遮不住他滚烫的心,更遮不住他逆行的勇气,他说“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勇敢的法院人”。他就是董晓龙,普通又平凡的黄岛法院人!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