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工作报告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9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03日

  2019年,在区委领导、区人大监督和上级法院指导下,在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5873件,审执结16429件,结案标的额67.86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92%和54%,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立足履职尽责,在维护公平正义中彰显司法权威

  (一)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审结刑事案件725件,判处罪犯795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打好“山东战役”,依法对王照展等恶势力集团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案和康凯等恶势力集团诈骗案公开审理和宣判;坚决“打财断血”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审结黑恶势力犯罪案件7件34人,对20人判处财产刑并依法执行。严厉打击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审结侯某等组织、资助非法聚集案,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严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6人,对296名具有从轻、减轻情节的被告人从宽判处并适用非监禁刑,切实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有效化解民商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185件,审结10465件。切实保护民生权益,审结婚姻家庭、教育医疗、交通事故等领域纠纷632件。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妥善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各类涉农纠纷30余件,依法审理涉农民工权益纠纷249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理知识产权纠纷113件,为各类创新创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尊重契约自由、倡导诚实守信,审结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1135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妥善处理行政争议,推进依法行政。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7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在全市率先开展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注重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调撤案件40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法审结涉及违法建筑治理、环境保护行政案件50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加强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积极为行政机关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80余次,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四)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战果,再创工作佳绩。执行结案4736件,执行到位12.69亿元。完善查控机制,充分发挥全区综治网格员在查人找物、文书送达等方面的优势,坚决杜绝被执行人隐匿财产、逃避执行。强化执行威慑,集中开展“蓝色风暴”等执行攻坚专项行动6次,拘传拘留1300余人次,强迁房屋及土地7335平方米,有效执结了一批骨头案。高举打击拒执罪利剑,积极移送拒执罪线索,审结首起拒执罪自诉案件,营造了生效裁判必须履行的社会氛围。完善联合信用惩戒机制,累计将3738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7724人次,在全社会形成“失信可耻”的价值观导向。

  二、立足全区工作,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彰显司法担当

  (一)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出台贯彻实施意见,不断优化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视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和缩短涉企案件办理周期,其中审理涉及300余名受害人的非法集资案4 件,涉企案件办理周期平均缩短15天,有力地改善了营商环境。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服务保障金家岭金融区建设,帮助企业化解债务链、担保圈等问题,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纠纷6457件,标的额14.42亿元;建立类案批量处理流程,实现5146起金融案件自立案起30日内审结,保障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灵活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对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经营性财产尽量采取“活封”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因保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

  (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格局,深化与政法单位、行业组织的诉调衔接,充分发挥司法的推动、引领作用。发挥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作用,将5000余起纠纷导入诉前调解程序,化解成功率达30%,多元解纷的“崂山经验”在全市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工作推进会上交流推广,并被《青岛日报》宣传报道,相关调研报告被评为崂山区机关十佳优秀调研成果。重视发挥司法建议的法律参谋作用,提出司法建议7篇,其中1篇获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优秀奖,有效促进相关问题的整改。

  (三)切实保障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坚决支持我区违法建筑治理和散乱墓地集中整治工作,主动做好拆违工作中的法律宣传,向违建业户释明法律法规、治违政策和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自改、自拆。全力落实具有全国影响性的“e租宝”案善后处置工作,做好信息核查登记,尽力为集资参与人挽回损失。积极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攻坚化解行动,集中化解上级交办信访积案13件,保证了四级“两会”、海军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点的信访稳定。

  三、立足便民利民,在满足群众需求中彰显司法活力

  (一)强化诉讼服务,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推广网上立案,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立案,网上立案率达到100%。加强涉诉指导,开通12368热线,接听来电5000余次,实现诉讼服务全方位、无障碍。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推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将文书送达、诉讼保全、委托鉴定、材料收转等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一次办好”。

  (二)实现在线审判,打造智慧法院新模式。顺应网络时代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在上级法院指导下,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发,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审判,积极探索审判流程再造。改造完成14个高清科技法庭,建设“E送达”集中统一送达平台,推进法官智能办案辅助系统、要素式审判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切实提高办案办公效率。

  (三)加强巡回办案,拓展司法服务新阵地。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深入农村、社区接待群众、巡回审判,彰显群众“家门口法院”的作用。坚决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旅游巡回法庭,不断开拓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实行人民陪审员海选,开展进村社、企业、学校、军营送法和“法院开放日”活动,惠及群众、学生和各界人士数万人。

  四、立足提质增效,在创新审判管理中彰显司法公信

  (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效司法。严格按照上级部署,顺利完成内设机构改革,实现审判职能优化、内部管理扁平化。完成第三批法官遴选,新增员额法官3名,新招录法官助理19名,一线办案力量显著增强。进行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双向选择,优化法官与辅助人员的配比,倡导“能者上、劣者下”,团队办案能力大幅提升。

  (二)加强管理考核,推动公正司法。聚焦审判抓好管理,通过调度会、定期通报会和个别约谈等形式,以“制度铁笼”“数据铁笼”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开展清案攻坚行动,集中结案4166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3%,服判息诉率达93%。优化绩效考核办法,推动办案绩效考核向办案数量多、质量好的法官倾斜,激发干警队伍内生动力。

  (三)深化审执公开,实现阳光司法。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直播公开,累计向当事人发送办案节点信息3万余条,公布裁判文书1.6万余份。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发布拍卖公告499期,成交拍品91件2.26亿元,溢价率10.27%。充分运用政务网站、微博微信,发布重要工作、重大案件等信息500余条,拓宽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五、立足队伍建设,在提升履职能力中彰显司法形象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正确方向。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将内设机构改革与党建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战斗堡垒作用显著提升。

  (二)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司法廉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层层压实责任。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办法,强化对案款管理、司法拍卖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审务督察,切实改进司法作风。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保障法官依法审判。严肃出勤纪律,实施人脸识别考勤,每周通报出勤情况,建立良好工作秩序。

  (三)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严格落实院领导办案责任制,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800余件,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教育培训,组织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培训600余人次,切实提高专业水准和综合素养。员额法官人均结案530件,较去年上升67%,其中4名速裁法官个人结案超过1000件,均在全省结案前20名之内,1名法官被授予全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2020年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之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也是区委全面拉开崂山再次创业新格局的开局之年。区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全力护航区委“战略北进”“七大行动”系列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魄力、更优的业绩,为我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意识形态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从严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用忠诚诠释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让审判执行更加公正高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营创法治营商环境,全力提升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有恶必除、除恶务尽,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全力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实施营商环境突破行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意识,采取精准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打造“让企业感到舒服、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提升纠纷解决能力和现代化诉讼服务水平。紧密依靠党委政府,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推动建立崂山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格局,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完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通过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等多种渠道,为群众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

  四是加快推进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实行简案速裁、普案快审、繁案精审,全面推广要素式审判,大力提高审判效率。完善诉前调解和审判程序衔接机制,建立无争议事实记载、文书送达等事项的效力认可机制,不断缩短办案周期。推进分类执行,根据案件类型、财产有无、执行主体等的不同,交由不同团队、采取不同办案方式,提升执行质效。

  五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深度融合,深入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创新“互联网+”,不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进一步完善高清智慧法庭扩建改造,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应用为双轮驱动,完善互联网诉讼规则,拓宽适用范围,实现审判流程再造。

  六是加快推进健全队伍管理制度机制,锻造“三化一型”高素质法院队伍。加强精准管理,推动管理由庭室式向团队化转变,建立团队人员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类人员政治过硬、专业合格、流动有序。用事实说话、凭实绩用人,突出对办案数量、质量、效率和效果的考核,形成鼓励多办案、办好案的正确导向,坚决向“优越感”“官本位”“不担当”等顽瘴固疾“说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正风肃纪,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云岭支路1号 电话0532-88895802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