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摄影的一点经验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4月13日 | ||
日常摄影的一点经验 叶达 随着入门级单反相机的普及,经常可以见到在各大景区、各大型会展场所人手一台单反相机,配合着一些如“美图秀秀”这类傻瓜级的修图软件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扰:明明型号相同的相机,拍摄同样的场景,为什么出片的效果会天差地别呢?很多资深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不屑于后期修图,仍然使用胶片机,要求自己的作品“一键完成”,这就对拍摄的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然不需要做到这个水平,但是,对相机本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仍然是拍出好照片的第一步。 首先,在买相机的时候找准定位。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的摄影水平有个客观的评价,如果以前没摸过单反,或者对摄影接触时间不长,那么一台入门级的单反基本已经可以满足你日常的大部分拍摄需要。以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佳能和尼康为例,佳能的700D、1000D、1200D和尼康的D3200系列就足够了,资金充足一点的可适当考虑佳能的60D、70D及尼康的D5200、D7000,差别就是操控和对焦,但是在刚入门的时候是感觉不出这些区别的。至于佳能7D以上系列及尼康D600以上系列完全没必要考虑,因为——浪费!至于佳能和尼康到底哪个品牌的更好,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基本上如果不是用于非常专业的摄影,这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 其次,就是镜头。很多人在初次买单反相机的时候出于各种考虑,会将套机的镜头升级,这在笔者看来也是一个没太有必要的选择,不是说不应该用好镜头,而是不应该这么早换镜头。很多刚接触摄影的人都喜欢问“哪个镜头好?”,其实镜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也就是说,根据你的拍摄需要来选择你的镜头,对于相机和镜头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定是随着你拍摄经验的增多,才能逐渐体会出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镜头。说白了,刚开始拍摄的时候,你其实是体会不出来1万元的镜头与1千元的镜头的区别来的,所以没有必要着急升级自己的镜头,用过所谓的“狗头”(套机镜头),才能真正体会出红圈(金圈)头“好”在什么地方。 最后,摄影技术的提升是没有捷径的,不管你上过多少堂课,请教过多少摄影大师,能够获得的只有理论,以前有种说法,军队的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好的摄影师是靠胶片喂出来的,放在今天,就一个字,拍!只有多拍多看,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自己的技巧。这种拍不需要目的,不需要特定环境场合,有时间就拍,哪怕对着家里墙上的一幅画,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栽,用不同的方式拍上一百张,最后一张也会比第一张有提高。再就是拍摄环境不要固定,室内、室外、人像、风光、晴天、阴天都要拍,镜头的各个焦段,从广角端到长焦端也都要用到,从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从最高快门到慢门,从最高感光度到最低感光度,把这些全部拍到,基本就对相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想要拍出好照片,首先要熟悉相机,知道哪个键是干什么的,不能脑子里想到一个想法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我们买回相机的第一步,就是看说明书。这里的看,并不是看懂如何换电池、充电、开关机就够了,而是要把说明书上的每一项都看完、看透,并且看的时候相机一定要在手上,每看到一项最好能马上根据说明书拍一下,对相机的每项功能和每个键位都有个直观的体会,这样,等你真的把说明书看完,你基本已经是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师了。 下面说一下摄影的几个基本要素。如前文所说,搞明白对焦、焦段、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基本也就搞明白摄影是怎么一回事了,因为摄影就是这几个要素的基本配合,就像开车一样,搞明白了油门、刹车、离合和档位,剩下的就是纯技术的提升了。 对焦:我们虚按快门时从取景窗内看到那些红点,就是对焦点,也就是拍摄完成后整个画面最为清晰的部分,当听到提示音并且红点闪烁时,就意味着对焦完成,拍摄出来的画面才会清晰,才会有层次感。对焦一般分为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镜头上的“AF”键即为自动对焦,“MF”键即为手动对焦。一般情况下的拍摄是不需要手动对焦的。自动对焦模式下,还可以手动选择对焦点,就是当你希望以画面中的某一个点作为对焦点突出主题,而不是同时有好几个对焦点的时候,就可以手动选择对焦点,佳能相机一般是9点对焦,尼康的对焦点多一些,但是实际拍摄中影响不大。 焦段:也就是俗话说的近景和远景,这里不需做赘述,根据想拍的选择就行。 光圈:也就是镜头上的“f”值,镜头的光圈大小决定了曝光时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f”的数越大,表示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比如一个光圈值为f3.5-5.6的镜头,就是表示这个镜头在广角端的光圈最大值为3.5,长焦端的最大值为5.6,通俗点说,就是这个镜头的光圈最大能开到3.5,光圈除了调整进光量进而控制曝光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画面的景深,也就是说,当光圈开到最大时(就是f值最小的时候),画面的前端是清晰的,而背景是虚化的,当你想把背景也拍摄清晰时,就需要把光圈调小(也就是把f值调大)。 快门:就是控制曝光时间,快门时间越短,进光量越少,照片越暗,反之越亮。快门值的表示一般为分数的形式,如1/30的快门,就表示这次曝光的时间为三十分之一秒,一般手持拍摄时,不建议快门比1/30更慢,不然容易模糊。快门除了控制曝光时间,还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不同效果的照片。以拍摄瀑布为例,使用快速曝光时,可以将飞溅的水珠拍摄清楚,使用慢快门时,就回拍出整个瀑布像一匹缎子一样的效果。 感光度:在相机上表示为ios。调整感光度是当光线不足而又不想使用闪光灯时的一个很好选择,感光度的数值越高,拍摄出来的画面越亮,但是一般的相机不适宜把感光度调的过高,那样出来的画面噪点会非常明显,影响拍摄效果,所以感光度一般不要超过1000。 下面说一说相机的操作。我们平时常用的单反相机都有一个转盘,上面除了自动模式外(如运动模式、风光模式、人像模式、夜景模式等),一般分为自动档、P档、AV档、TV档、M档和B门,其中,AV档、TV档。M档和B门一般称为手动模式,这些档位也就是我们买单反相机的目的,不然你一直用自动模式拍摄,就不如直接用手机拍了。 自动档一般是一个绿色的框,在这个模式下,相机会自动选择光圈快门感光度和是否使用闪光灯,基本不需要自己操作,使用这个档位,当个比方就好像坐别人的车一样,走哪条路怎么走你完全没的选择; P档:也是一个自动挡,在这个档位下虚按快门的时候,相机会自动选择拍摄参数,但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调整这些参数,举个例子,就是开自动挡的车,除了油门刹车基本没什么可操作的; AV档和TV档:AV档也叫“光圈先决”,就是你来设定光圈值,相机根据你的光圈值来设定快门值和感光度,TV档也叫“快门先决”,同理,你设定好快门值后相机来设定光圈值和感光度,这两种拍摄模式的好处是方便快捷,一般游玩或者拍摄会议时常用,能够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抓拍到想要的画面,而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调整拍摄参数上,这两个拍摄模式就像是开手动挡的车了; M档:纯粹的手动挡,光圈快门感光度全部需要手动调整,这个拍摄模式需要对相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一定的拍摄经验,而且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周围的环境比如光线比较稳定而你有时间慢慢拍摄时使用; B门:日常摄影基本没用,高手用B门拍摄也离不开三脚架和快门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基本是个摆设; 中高端以上相机还有C档,有的还分C1和C2档,这个档位是由你提前设定一些拍摄参数,主要是画质方面的,比如对比度曝光补偿等,一般也用不到。 最后再说点心得吧,随着拍摄经验的增多,会逐渐发现最初的相机包括镜头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这时一定不要头脑发热,想一步到位换个顶配的,因为相机这个产业更新的非常快,你今年买的时候是最好的,很可能到明年就被淘汰了,再就是相机的每个配件在日常使用中都是有磨损的,到了一定寿命就非换不可,因此,更新装备最好是一点一点来,随着自己的拍摄经验而提升。还有句话叫做铁打的机身流水的镜头,也就是除非你的拍摄目的有了重大转变,比如要转行做职业摄影师之类的,否则相机的机身一般是不需要更换的(当然跌打损伤另算),镜头如果是出门旅游拍风景的话,套机镜头基本能够满足了,拍人像多的话(比如笔者的孩子刚出生),就加一只大光圈的定焦头,拍演唱会体育赛事多的话,就加一只长焦镜头,基本就够用了,其他的所谓微距镜头广角镜头移轴镜头基本用不上,还有其他的配件如三脚架、独腿架、外置闪光灯等,除非你积累了一定的拍摄量并且确定常用,否则没必要着急入手。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