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情怀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11日 | ||
两百多年前,哲学家康德以一句纯净而深邃的格言打动了每一个初入法律殿堂人的心:“世上只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培根在《论法律》中亦说:“法乃善良公正之术,口开填正气,笔动喊冤情,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康德与培根之言历经数百年依旧振聋发聩,皆在告诉世人,崇高的道德准则和慈悲的心肠才是最好的法律。为法官者,不仅要有法律信仰,还要有心怀悲天悯人之情怀。何谓悲悯之心,亦即司法的良心。孟子有言:“人之不学而能也,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份悲悯情怀来源于我们心中最原始的真善美的价值观,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缔造更加完善的秩序体系和价值观念。 法官的品格是正义的保障。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在一次开学典礼上送给法学院新生一句谚语:“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这是对熟稔“技艺理性”的法官最深刻的忠告。只有将娴熟的法律技巧与内心的道德良知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健全的司法品格,正确把握法律的精神,使内心善良从感性走向理性。 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发生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33人死亡。在随后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枪手赵承熙。次日,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有人留下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法官就要有如海洋般宽广的胸襟和情怀,虽以无情目光论事,却以慈悲心肠待人。我们所作出的裁判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则,或许无法让当事人各方都满意,却可以在司法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宽容、理解和尊重。 案情百态,折射世间冷暖。在法院工作多年,身边不乏具有如斯品格的法官,让我常常感动不已。即便面对罪行昭著的被告人,他们依然给予应有的尊重与关怀;因深深同情当事人的遭遇,他们不忍让判决击碎生活的希望,便深夜伏案写下温暖的释明信,字字饱含真情;为了让八十高龄的父母老有所依,他们顾不上吃饭连续调解五个小时以上,耐心与老人的儿女讲法讲理讲情…… 心中只有信仰的是信徒,心中只有法律的是“法匠”,心中既有信仰又有法律的才是一名好法官。法律可以经世事变幻而不断变革,而悲悯之心长存。正是法官这种作为法律人的职业良知和作为常人的本性良知构成了法官的品格,而这种品格也是中国司法的特质之一。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邹艳艳,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