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首页 > 回收站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崔赛: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助力经济发展——“学深圳、赶深圳”思考体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26日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助力经济发展

  ——“学深圳、赶深圳”思考体悟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习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司法不仅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而且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尝试从深圳法院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探索其对青岛法院工作的启示。

  一、依法保护产权,维护好市场经济的基石

  知识产权保护是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创新是深圳的金字招牌,知识产权保护则是保护深圳创新成果的生命线战略。

  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出台《关于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20项举措,不断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感。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与市工商联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机制。

  加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产权保护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成立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建立技术专家咨询制度。2018年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中,深圳法院占2件。华为诉美国IDC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个重大司法案例,入选国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保护中小投资者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10项主要指标之一。深圳法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不同类型市场主体,保护中小投资者,强化市场主体契约意识,尊重交易惯例,依法促进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推出《关于依法妥善处理证券期货纠纷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见》及《关于妥善审理涉关联交易纠纷案件的通知》。审结股东起诉管理层及董事行为不当案件314件、证券期货纠纷案件1214件,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增强社会投资积极性。

  二、率先建立“执转破”机制,完善市场救治和退出制度

  健全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改善营商环境,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的法治保障,是推动国企改革、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圳成立全国首家破产法庭——深圳破产法庭,以破产法治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圳中院出台《关于提升“办理破产”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部署9个方面38项措施,对提升“办理破产”指标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作出了细化安排。审结公司清算和破产案件301件,清偿债权18.58亿元,破产出清“僵尸企业”230家。在全国率先建立“执转破”机制,“松晖公司执转破案”入选全国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全国首创破产财产跨境网拍模式,成功拍卖3架飞机,有效盘活破产企业财产。积极拯救困境企业,成功重整鹏桑普太阳能公司。建立破产管理人准入和分级管理制度,设立破产管理人援助资金,积极推进“府院联动机制”。

  重整是企业破产法规定的一个重要程序,对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制定《企业重整案件工作指引》,成功审结翡翠航空破产清算案、普桑达太阳能公司重整案。

  三、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探索跨境纠纷解决新路径

  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是深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突出特色,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到深圳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经验拓展国际市场,深圳法院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完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纠纷化解机制,服务开放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制定全国首个《域外法查明办法》,依法适用香港法判决案件。建立健全“精英化法官+域外法专家+港澳陪审员”审判机制,组建涉外专家咨询委员会,选任32名港籍陪审员参审案件。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引入境内外社会组织,聘任调解员,其中外籍和港澳台调解员77名,成功调解国际商事纠纷1196件。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改革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改革示范案例。

  前海法院集中管辖深圳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繁简分流改革精神,规定事实不易查明,但法律适用明确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可以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同时明确规定,依法充分保障域内外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此外,在《关于加强和规范电子诉讼工作的实施细则》中专门规定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当事人在线身份认证、在线调解和司法确认、电子送达、境外证据认定等内容,为跨境纠纷更加高效、便捷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探索。

  四、坚持公平、开放、透明的规则,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人民群众对生命权、财产权的安全感直接影响着对深圳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信心。黑恶势力不仅带来社会治安问题,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和营商环境。深圳法院加大对涉众型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利用网贷平台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犯罪,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秩序,从而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倡导诚实守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弘扬契约精神,依法制裁违约行为,维护诚实守信者合法权益。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法庭,依法规范金融秩序,与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召开座谈会,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惩处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行为,依法对不诚信诉讼当事人予以罚款、司法拘留。

  推进解决执行难,打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力度,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圳市中院被评为全国基本解决执行难样板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行立案登记制、案件繁简分流、加强审判管理等,切实优化司法营商环境。

  2019年,深圳法院全面开展“天天直播 当庭宣判”活动,全年庭审直播超3.6万场,网络总阅读量突破2100万人次,全市法院形成了以庭审直播、当庭宣判为原则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了繁简分流改革和司法公开相融相促。此外,还先后开展“智慧诉服进行时”活动10场,为5000余名律师培训诉讼信息化系统,让律师进一步了解掌握网上诉讼技能和无纸化办案流程。

  五、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提供更优质司法服务

  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陆续上线“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类案在线办理”等信息化平台,有效提升办案效率和司法服务水平,成果在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出,最高法院将智慧法院一体化平台建设等4项全国试点任务交给深圳法院,其中2项为全国唯一。

  深圳各基层法院因势利导,各有特色。龙华法院“24小时自助法律服务驿站”,内配备电脑、智能文件交换柜等自助服务设施,提供立案、缴费、材料收转等诉讼服务,实现全天候的诉讼服务。盐田法院“法智云端”,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通过“法智云端”实现网上立案、接收电子法律文书、查询案件流程信息,法官和法官助理可以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坪山法院管辖权异议案件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借助OCR识别、后结构化、语义分析等技术,从电子卷宗材料中智能提取案件关键信息,系统一键生成裁定书,集约高效、智慧精准。

  全面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更高品质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好的诉讼服务。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企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青岛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但比照深圳法院,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今天青岛,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那么就需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司法工作者。学习深圳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所做出的措施,对我们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提供司法服务有指引作用。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做实事。秉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把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履职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形成思维共振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和司法服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方式。

  二是规范司法行为,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杜绝司法服务不作为、乱作为,尤其是司法不公、办案不等问题,自觉接受接受监督。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座谈,虚心听取监督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司法服务工作。也可以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察案件庭审、听证,见证重大案件执行过程,监督审判执行工作,增加了司法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努力实现企业家胜诉权益。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采取查封措施,对能“活封”的财产尽量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物尽其用。严格适用失信名单和限制高消费措施,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推动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加大中小投资者保护、创新破产案件审理机制、助力政府服务“放管服”改革。以服务者心态打造让人舒服的营商环境,用市场化、法治化提高政务服务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是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裁判、执行能力和水平。深入查找短板,围绕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提升审判质量。借力智慧法院建设,服务司法服务,运用“云平台”,让数据多跑路。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不断完善诉前调解机制,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减轻群众诉累,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提高产权司法保护水平,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工作流程,严格限制延期开庭审理的次数、情形、程序、时间间隔等,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加强特色化审判团队建设,陪树优势品牌,加强涉外商事审判,深化区域司法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战略机遇,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升司法服务质效,为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延伸审判职能,精准提供司法服务。结合审判实践定期发布涉企典型案例,通过对数量多、纠纷争议大、送达困难的涉企案件进行司法调研,通过类型化案件的调研总结涉企案件特点,以书面司法建议的方式,将可能存在的纠纷风险告知有关企业,从而提前解扣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同时针对企业经营中容易存在的金融风险、易发生的涉企争议,选用典型、针对性强的案例以案释法。加强法制宣传,增强企业家法律意识,通过吸收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为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开展法制讲座、法官进企业、举办公众开放日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法治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企业家依法维护权益、依法经营的意识。

  “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面向未来,我们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我们勇往直前、攻坚克难,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营商法治环境的优化,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发挥自己的力量!

关闭
版权所有: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平安路41号 电话:0532-81606601 邮编:26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