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办小案,方能案结事了人和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7日 | ||
“姐,这个案子我冤啊,你可一定得帮我找到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见到我,都快哭出来了。 原来小伙子姓黄,今年22岁,大学刚毕业。三年前的暑假里,小黄为了勤工俭学准备去送外卖,但他没有电动车。外卖站点的工作人员徐某建议小黄去日照市东港区某车行租一辆电动车,小黄于是交了200元押金,以每月200元租金的价格租了一辆电动车送外卖。干了几天,因外卖站点未按照承诺支付工资,小黄就辞职了。 热心的徐某告知小黄,电动车没用几天,现在还回去,一个月的租金就浪费了,站点有很多外卖骑手可以用,不如由他把押金和租金退给小黄,电动车留在站点使用,到期后再由他还回去。小黄觉得徐某的建议有道理,就按照徐某的建议把电动车留下,离开了外卖站点。 一晃三年过去了,小黄渐渐将此事忘记。谁知前几天小黄收到了法院的一张传票,原来是车行将小黄作为被告起诉到日照经开区法院,要求解除租赁合同,并要求小黄赔偿车行车辆损失2000元并支付租金27900元。小黄傻眼了,赶紧去外卖站点找徐某,谁知徐某两年前就离职了,外卖站点的人也不知道车辆的事情。 小黄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找到了徐某的电话,一开始徐某还接电话,但就是不承认电动车的事,后来电话也不接,直接联系不上了。这才有了开头这一幕。 “姐,我问了律师了,律师说合同是我和车行签的,现在车没还回去,我就得赔偿。可是我真冤啊,就算你判了我,我也不能拿这个钱,我得告姓徐的。”小黄对我说。 是啊,小黄说得对。案情很清楚,依据合同判决小黄承担违约责任很简单,可是这样能真正解决小黄的事吗?不但解决不了,可能还要衍生出一个执行案件、另一个诉讼案件。这案子不能这么办啊,要想彻底解决这个事,就得找到这个徐某,没有具体身份信息,没有家庭住址,只有一个电话号码,那就打电话吧!办公电话不接,我就用手机,换着号码打,只要坚持打,就有接通的可能。 一直到第六天,徐某的电话终于接通了。一开始徐某说没有这个事,我抓住机会给徐某做思想工作,对徐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来徐某改口说好像有这回事,时间太长记不清了,需要再想想,就把我的电话给挂了。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案子,就不能放弃。于是,我有点空就联系徐某,和他讲法律、讲情理。 不知道打了多少通电话,在我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徐某终于答应来一趟法院,与车行工作人员、小黄当面解决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我的主持调解下,徐某现场支付车行车辆赔偿款及租金损失共计5000元,车行与小黄的纠纷一次性解决,车行撤诉。该案从立案到结案,耗时15天圆满解决。 “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啊…”小黄激动地说道。 “不用谢啊,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呀!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好好工作,别再发生类似的事了”,我笑着对小黄说。 临走前,这个小伙子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