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山东法制报》中院:读《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21日

《山东法制报》 2024年6月21日

胡科刚

  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喜欢用法律的眼光来看问题,解读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郭建所著《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正是立足于我国传统的“五大名著”,透过古代社会生活挖掘法理背后的深意,追根溯源,探讨法律制度背后深远的文化背景,给人以启迪。

  古代的将军出战是否真的要立军令状?为山寨屡立功劳的时迁为什么在梁山108 个好汉中只排名倒数第二?为什么《西游记》里的山神土地形象如此可怜?西门庆究竟靠什么营生“暴发”?“扒灰”和“养小叔子”触犯的是什么律条?其实,解读《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五大名著里的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背景。

  《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五大名著故事情节背后的法律文化,包括小说情节中反映的具体法律制度以及作者的法律观念,和当时社会大众对于法律的看法。作者从《金瓶梅》中“放官吏债”起家的西门庆讲到北宋时期实行的食盐专卖制度、寡妇改嫁的法律程序,又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家产聊到历史上女儿的财产继承权问题等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五大名著故事情节背后的法律文化。通过对名著情节入微的分析,最终展示了传统文化对“法文化”的影响,也让读者能以此类推分析相关的问题,如“亲亲相隐不为罪”“七出三不去”等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孝文化等。随着儒家伦理观念的传播,统治阶级用法律的形式,将恪守信用、重义轻利、厚德载物、家国同构等规则纳入了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范畴,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天平是用来衡量公平公正的。作者以“古人的天平”来作为书名,就是通过我国古典名著中所描写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来说明在老百姓心中,自有其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一定科学,甚至有些还很愚昧,有的在今天看起来还很可笑,但当我们嘲笑古代人的愚昧与迷信时,却没有看到他们信奉的“天道”正引导着他们内心向善,以“正能量”指引为人处事。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其实,法律不仅仅是一个制度框架,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世界。法律不仅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更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本本小说演义、一首首诗词歌赋变成了一个个精神图腾,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虽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某些观念,有其建立良好社会秩序和公共伦理规范的目的性,但这些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价值取向。这些蕴涵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等方面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指引着我们在历史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关闭

版权所有: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日照市泰安路55号 电话:0633-8782466 邮编: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