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 http://taxtfy.sdcourt.gov.cn
《从鲁地出发》自序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05日 | ||
这本散文集本想等几年再出的,因策划、出版“法林清听”文丛,便搭了一趟便车。 自从《基层法官》出版,再没有地道的文学作品问世,内心深感愧疚。上个月,我去北京参加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座谈会,忙里偷闲,拜见了最高法院影视中心的田水泉主任。他督促我写个影视剧本,合适的时候拍拍。回来后,我用半月时间构思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最后的宣判》,让《中国作家》的方文老师提提修改意见,他说不用改了,近期安排发表。想来,除了编写的那几本法律知识读本,这算是对自己的一点安慰吧! 十年前,我作《紫云陋室志》,铭文中提到“十万言之书”。这个所谓“十万言之书”,就是后来出版的长篇小说《基层法官》。 《基层法官》出版后,我从《中国法院网》上搜到一篇《不要沦落在尘埃》的文章,畅谈阅读小说的感慨,再搜,作者竟是陕西留坝法院的院长刘兴平。他说:“书里所描绘的毕竟只是现实社会一个方面的缩影,也许这部小说最终不能传之后世,即便目前也未必能够登堂入室。但因为它是写‘我们法官’的,起码应该被更多的法官阅读,产生一些共鸣和反响。”后来,我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刘兴平,通了电话,相互问好。五年后,也就是下月上旬,我应邀去陕西参加“贾平凹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便想借此机会去拜见这位曾经的评论者。可是,留坝法院院长早已易人,刘兴平肯定另有高就。果不出所料,我从陕西汉中中院政治部联系到了他,相约去陕西丹凤见面。 陕西省丹凤县棣花村是贾平凹出生的地方,这个村子因贾平凹吸引着许多人向往的目光。研讨会需要提交一篇论文,我就买来一本今年第五期《当代》杂志,认真阅读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老生》。开始,感觉不如贾平凹早期的散文让人痛快淋漓,特别是里头大段大段引用《山海经》,就更晦涩了。可是,当我读到两遍,再回过头来细细咀嚼,愈觉这部小说的结构张力和蕴含的中国元素让人回味无穷。小说巧妙地截取《山海经》中有关《山经》的部分文字编织了秦岭地带之纬,又借助唱师之口诉说着以匡三为主干人物所经历的事件之经,共同构成了一张庞大的网,像一面缜密的棉布,罩在秦岭之上,网住了五十多个人物和相对应的大大小小四十多个重要事件,展示和挖掘了深刻的人性,是一曲悲壮而苍茫的秦岭乐章。国庆期间,我回乡下帮亲戚收谷子,赞美那金灿灿的谷穗。亲戚说:“你只是看到了收割,播种和间苗的辛苦就不提了,成群结队的麻雀就可以让这些谷穗颗粒无收!”我问:“你们在谷地里扎上几个稻草人?”亲戚摇了摇头,说:“不管用的,我们买了缜密的纱网,把整个谷地罩起来,才免遭麻雀之害的!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每天都能从网子上逮到十多只缠住脚的麻雀,有时还遇到缠住脚的山鸡。”这后半句让我联想到《老生》的文章结构,如果这个“经纬”像罩在成熟谷穗上的网,而活跃在文章里的人物就像是惊飞的麻雀和山鸡,活灵活现,生机盎然。 阅读和剖析《老生》,目的是从鲁地出发,到更远的棣花村去拜会文学大师贾平凹,还要带上我的那部等待出版的长篇小说。因为陕西的棣花村和山东的高密县一样,都耸立着一座文学的丰碑。 贾平凹在最近一篇文章里把中国文学分为两种流派,并作了个比喻,把它们分为阳与阴,也就是火与水。火是奔放的、热烈的,它燃烧起来,火焰炙发、色彩夺目;而水是内敛的、柔软的,它流动起来,细波密纹、从容不迫,越流得深沉,越显得平静。火给我们激情,水给我们幽思;火容易引人走近,为之兴奋,但一旦亲近水了,水更有诱惑,魅力久远。火与水的两种形态的文学,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史,它们分别都产生过伟大作品。按照这种观点,贾平凹早期的作品《废都》像水,而《老生》就是火。 我私下里认为,一部好的作品除了娴熟的文笔,还应当充满着更多的情感元素和中国色彩。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之根本。平衡则人健康、有神;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则死亡。《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老生》里有句“人吃地一生呀,地吃人一口”,形象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我才在《鲁地旧事》里诉说那些成长的坚韧与痛苦,句句都是汗水和血泪;在《鲁地散步》里描摹山水,在大自然中体贴人性的温暖;在《鲁地书影》里去耕耘文字,使人生不断地向善向美。 中国古代哲学非常重视知行统一,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匆匆整理这部小书,算是对年近半百人生历程的一个小结。站在鲁地上,一边悠闲散步,一边回忆那渐渐逝去的往事,用心去丈量经纬,目的是走得更远。 是为序。 作者:胡永生 |
||
|
||
【关闭】 | ||
|
||
版权所有: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杏山路309号 电话:0538-7258800 邮编:271200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