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 http://taxt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好书推荐《乡土中国》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09日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乡土重建》、《生育制度》、《皇权与绅权》、《乡村经济》等。2018年4月,《乡土中国》排名清华借阅榜第6位。

  《乡土中国》有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十五章构成。本书是社会学经典,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讲究长幼有序,为什么故土难离还要落叶归根,为什么是礼俗社会,为什么是熟人社会,为什么乡间重不重习字,为什么会形成单系(即父系)亲属原则等等,在费老先生的笔下,均有所解读。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以“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的”。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农业文明,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土”是他们的根,乡土社会是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知根知底。费老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甚至还有一种土气的风俗”。他还讲述了第一次出国,妈妈将灶上的泥土用红纸包裹放在行李箱内,嘱咐水土不服时拿来煮水喝。这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习俗。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统神话故事开始,到历代的引起社会轰动和反思的农民起义,都与泥、土分不开。

  第二章《文字下乡》与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论述了文字和教育对于乡土社会的意义与局限。费老先生认为“愚”是相对而言的,乡下人不识字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没有被提供识字的机会。但他们的生活依然有序,靠着长久生活的丰富经验来解答科学性的问题。再论文字下乡继续深化道出深层次的教育环境问题。

  第四章是《差序格局》,是书中最为经典的和被后来学者引用于研究最多的,对中国传统社会具有独创性地解剖,是费老先生的独创。

  中间篇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加强论证了中国农村特有的人际关系相处模式,差序格局描述的进一步细化。《礼治秩序》、《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分别对农村礼教秩序、治理架构和相关生活习惯进行了描述,展现了农村礼治的不同方面。

  最后的三章《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土社会不断变迁的动态现实。

  我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因为我们在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特别是农村,正是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碰撞的地方。读完此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行事作风背后的原因,在与他们沟通交流的同时更具有针对性。从礼治到法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需要我们法律人付出更多的热忱。同时,乡土社会中的乡土味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气质,一代代承袭下来,加之法律的碰撞,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