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看不小 司法“青未了”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04日 | ||
中院 钱幸 十一年前,我刚到法院,做过内勤,也做过助理审判员,怀着从校园到岗位的不同角色目光,抚触到司法的边边角角。我发现,其实,每位法官,都是人心的“艺术家”。 每位来到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都是来寻找心灵庇护的。家事案件,是破碎的人际想要粘合或切割,是梳理关系;商事案件,是两家公司重新启航或干脆停摆,是彼此界定;侵权案件,是失去的人和亏欠的人相互掣肘,是找寻公正;刑事案件,是伤痕和忏悔此消彼长、是让毁掉的部分尽可能愈合或者尽快结疤,让行恶的人发现恶的边界,是惩前毖后。 那些在有限的救助手段中,首先想到了法院的人,他们是信任司法,也是相信法官的。没有人会找不信任的人帮助自己。而每一个案件,看似一个小案,其实,是一颗受损的心,一个家庭的脉搏,一整个口耳相传范围内的群众目光。 一个小案审好了,有了公平正义托底,再加上温情和温度,司法就有了它怦然而动的生命。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有力量的,几乎雷霆万钧。一个小案件,就能成为法院的无数名片,传递出司法暖人的信号,成了数个大喇叭。往小了说,是法院公信力的无声广告,往大了说,是社会和谐的扩音器。 艺术是为人民的艺术,司法也是为人民的司法。所以说,司法也是一种艺术,但不是技艺之术,而是智慧之艺、心灵之术。因为,每位法官必须要推己及人、将胸比肚,用自己的良心去权衡做出的每一份判决,在万千的矛盾与事实中,捕捉到人性的蜿蜒曲巧,抚平当事人内心的皱褶。 司法事业,本就是为弱者发声的事业,从来不排斥任何一个小案件,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小人物。现在,我们身处一个“大时代”,身边不乏慕权者、驱贵者,但总有人坚守自己的微光,固守着平凡岗位,不向“权势富贵”低头,而努力给予平凡一种不平凡的质地,守护司法的尊严,这就是法官的行业。 司法是有自己的悲悯的,在社会充满了“情义危机”的质疑和“成功学”的焦虑面前,法官总要坚守人间正道,裁决是非曲折,而如何才能判是非辩曲直,说到底,是给弱者以温暖慰藉,给行恶之人以罚治。说起来简单,不就是个案裁判嘛,但其实复杂、深刻,并且事关重大。每一桩小案,彰显的是法官个体的智慧和能力,但说到底,它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细流的脉冲决定了大海的广博。是细流决定了大海,所有个体法官的智慧、能力、态度和温度,就构成了整个司法事业的表征,就汇聚成了司法事业的磅礴。 能说一个小案不重要吗?哪一个小案不重要呢?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大平原,五岳独尊高高耸立。一年四季,它总是青黛叠翠。青,代表了活力和遒劲。而泰安法院,掩映在山城翠绿中,沾染了青的朝气与芳雅。 多年来,我身边无数的法官们——这些人心的“艺术家”,用忙做底色,描绘了不一样的司法画卷,譬如,立案如工笔,细致勾勒,工整严谨;民事法官们则像运用水彩,看似轻描淡写,却均匀不同色彩,随类赋彩,和谐相契;刑事法官们运笔果断,骨法用笔、浓墨重彩,司法气韵因之泼洒;执行法官们则给画卷装裱封腊,保存司法的新鲜与完整,让每份判决都抵达她的实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攀登“十八盘”的关键阶段。泰山脚下,俯仰之间,见天地,见民生。相信,身边这群新时代的司法人,以此山为忠诚见证,握紧公平公正之笔,在这一篇山河壮丽的伟大法治画卷上,会摹绘出壮丽的司法之青绿。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