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作风,贵在自我约束
政治处 杨晓红
最近,单位组织收看了由省纪委拍摄录制的廉政警示教育片《永不停歇的征程》,片子主人公是十八大以来因各种党风政风问题受到处分的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其中不乏曾经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如今他们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机,令人震撼。在他们的悔恨中,无一不提到了或心存侥幸或纠结为难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伸手,是在自由人生里欠下的第一笔账,是在平等灵魂里的第一次卑躬,是在身后的坟墓里自掘的第一把土。在我看来,坚持廉洁作风,贵在守住“第一次”,守住第一次,贵在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需要一颗感恩之心。身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对党和国家、人民和社会、组织和家庭、亲人和同事,都应怀有感恩之心。“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在法院工作,我们常常要直面各种腐蚀、诱惑,唯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手中权力的来之不易、人民信任的来之不易、家庭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看过太多落马高官的忏悔录,他们无一不用“愧对”来表达自己的自责、悔恨,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庭审时深刻忏悔:“我愧对了党和人民对我40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愧对了六安老区700万人民,愧对了十年来爱护关心、帮助、教育过的各级老领导、老同事,愧对了我的家庭。”此时的羞愧显然为时已晚,试想如果时光回转,把心有所愧转为心怀感恩,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自我约束,需要一颗敬畏之心。南宋学者朱熹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我们在很多场合也常说起大哲人康德的名言,“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除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值得我们敬畏之外,在有着“人民法官”、“党员干部”、“公务人员”等标签的我们面前,还有更值得敬畏的,那就是党纪国法、手中的权力、天平的公正、人民的期许。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对天地和自己坚定的信念怀有敬畏之心,他才能在四下无人时仍能坚守初心。敬畏之心相随,才能慎独慎微,做到自我约束,不贪财不污名。
自我约束,需要一颗得失之心。有人说,做人要放心得失心,用平常心迎接一切。我却认为,人生不易,得失心无可厚非,重要的是算好得失这笔账。要明白,当得到了欲望,就失了名节;当得到了钱财,就失了他人的尊重;当得到了机巧,就失了前途;当得到了解脱,就失了自由。在各种警示教育片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不仅仅是贪腐官员们收受贿赂的数额之大、花样之多、形式之隐蔽,更多的是如今高墙内他们黯淡憔悴的面容与曾经在公众面前的光鲜荣耀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在说起自己的父母、子女时,已身陷囹圄的他们甚至连镜头都不敢直视,他们知道所失去的人身自由、社会地位、家庭幸福又岂是推杯换盏的朋友交情、积金累玉的万贯家财所能够换得回的?得与失,不就在自己心间么。
如果始终心怀感恩、心有敬畏、心念得失,那么廉洁就是自我约束的理所应当,廉洁作风便如清风甘露存在于我们工作中,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