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向“疫”而行的那些感动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5日

  清晨,窗外的向阳路依然冷清和空旷,隔壁办公室不时传来阵阵讨论声。这已经是我封闭在单位办公的第12天。

  回想跨过警戒线时的果敢,我曾立志要争分夺秒多审结案件,这些天紧张有序地开庭、调解和撰写文书,我主动克服了许多困难,不仅办结了多起案件,更收获了触及灵魂的感动。

  审判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配合的活动,平时最容易忽略的这份“自然而然”,在疫情期间却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动,感动身边同事齐心协力助力审判的司法担当,感动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坚定从容。

  感谢、感动、感激、感概,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从第一次网络开庭审理就充斥着我的脑海,让我有不竭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刚开始接连被两位当事人拒绝网络开庭后,我马上转变了工作思路,从详谈案情入手,向当事人准确还原案件细节,分析审判结果,在取得当事人的认可后达成网络开庭的意愿。

  法官就位,当事人就位,独独缺少了辅助的书记员。民一庭驻院办公的有三名法官,我们只能将“求助”信息发到了工作钉钉群。很快,民三庭王建民和刑一庭孙文峰挺身而出,立刻就位,主动承担庭审事务工作。

  我们没有配合过,他们对民一庭的案件也不甚了解,但是他们勤学好问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让我十分感动和信任。我们一起讨论了庭审质证的问题,收录了当事人对新证据的微信反馈质证意见,提前沟通联络当事人的庭审要求,传达了庭审纪律。每次开庭,两位书记员都早早地来到科技法庭,与我再次核实庭审流程,确保庭审效果。

  在这里,还要感谢一直在坚守在审判庭的信息技术保障员,“我说一步你操作一步,不用急,肯定能连上。”技术员电话指导当事人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对“云上法院”建设的自信,更是对自身所肩负使命的高度负责,这份笃定同样增加了当事人的信任。

  水到渠成成正果,庭前准备到位,庭审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庭审结束后,王建民还悄悄打印了一份排期开庭表,详细标注他的排期空档,方便我后续安排工作;对那些确实无法开庭的案件,也帮我一一整理并重新安排开庭时间。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闲时我读到的这一句话,不正是现在院里的一番景象吗,没有豪言壮语却在默默奉献,不曾喊苦喊累始终兢兢业业,用做好本职工作共同构筑起法院公平正义的基石。

  身处管控区,却拥有能一起拼搏的“战友”,总要留下一段文字以作纪念。春已至,燕归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作者单位:潍坊中院)


关闭

版权所有: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六马路71号 电话0536-7661513 邮编: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