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揭开红色中国的神奇面纱——读《红星照耀中国》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9日

  1936年时,中国红军被国民党说成“赤匪”,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红区”考察时如是说,这也是他创作《红星照耀中国》的缘由。斯诺先生由此感慨:“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全书文笔优美、语言活泼,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纪实性作品,出版后立刻风行各国。斯诺先生在序言中说,本书是他在“红区”采访过的那些中国革命青年共同创造的,是他们“让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他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红星照耀中国》开篇便提出一系列令无数人好奇的问题。诸如,中国红军甚至苏维埃是真的存在吗?他们真是国民党所说的“共匪”吗?他们经历了1927年蒋介石的大清洗和大规模处决后,仍有千万人冒险参加红军,又是为什么?共产党人什么样子?他们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吗?他们真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吗? 他们战斗得那么持久、顽强、无畏,革命的基础是什么?共产党真的反帝吗?真要同日本交战吗?他们如果成功,对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意味着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又意味着什么?在世界历史上又意味着什么?

  无数的问题,缠绕成一个巨大谜团,驱使斯诺愿用“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穿越层层封锁,进入“红区”,他要亲自揭开“红色中国”的神奇面纱。

  斯诺见到了毛泽东,这个被国民党悬赏25万银元的传奇人物,正光着头走在街上,与两个农民聊着天,丝毫没有会被捉拿的紧张。他质朴,平实,博览群书,果断坚定,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斯诺又见到周恩来,这个悬赏8万元的神秘人物,他的司令部门前,却只有一个哨兵。他盘腿坐在小炕桌前,态度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但又冷静理智,充满活力。朱德爱护部下天下闻名,长征中他把马让给走累的同志骑,自己则多半在走路。还有英勇善战、“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的贺龙,以及性格爽朗、“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的彭德怀……斯诺感慨:“原来在这些老资格的‘赤匪’中,有许多位是我在中国十年以来所遇见过的最优秀的男女哩。”

  斯诺采访了徐海东,得知他全家66人被国民党杀害,看见他从眼下穿过头颅的那颗子弹的留痕时,真正懂得了革命的意义。他后来采访的人越多,就越发感受到“使他们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创造出来的,这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谣言不攻自破。原来,“红色中国”绝非一个神话!

  他与毛泽东的谈话几乎可以写一本书。毛泽东讲到麦克唐纳、罗斯福,讲到哲学、宗教观,讲到共产党的基本论点。他还介绍了共产党抗日的基本政策,还有令人震撼的红军长征的坚苦卓绝……

  斯诺揭开红色中国的最后一个谜底,是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囚禁后,共产党并没有乘机消灭他,反而力保并劝说他联合抗日。当时,远东局势正发生巨变,统一战线形成。而在中国,因共产党领导人“神奇的远见”促成了国共合作,中国不再有“红军”和“白军”,中国只有一个军队,那就是为民族独立而战的革命中国的军队!在重大而紧急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斯诺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揭示,正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价值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访华,与毛主席畅谈。1972年,斯诺在日内瓦病逝。他的部分骨灰撒在北大校园内,那是他曾经整理和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地方。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新时代中国快速腾飞之时,我们翻开这本书,仍感怀于1936年他写在序言中的真诚祈愿:“谨向英勇的中国致敬,并祝‘最后胜利’!”我们也从这本流传不衰的书中,揭开层层迷雾,看到了历史的真实与正义的光辉。王奕君

关闭

版权所有: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潍坊市寒亭区通亭街5099号 电话:0536-7251668 邮编:2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