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豫园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3月01日 | ||
没进豫园之前,因我从未踏足过江南园林,故对这次游园之行委实没抱有多大期望:山石是凉的吧?枝丫是秃的吧?除了亭台楼阁能观赏一下,恐是见不到春夏季节一片荫绿的江南景色了。可这次游园实实在在改变了我的看法:原来江南园林竟有这般好处!即使在萧瑟的冬季也有红绿之色,实在是妙不可言,怪不得韦端己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从外张望只见得高大的灰瓦白墙,捂得严严实实,透不出一丝墙内景象,倒也是忒小气。一进豫园,便是一堵高大的影壁,白色与黛色的搭配浑然天成,无任何缀饰。绕过影壁,穿过门墙,一株孤植盆景玉碟梅倚在石窗前,对入冬以来不曾见过外室之花的我来说算个惊喜,故梅花确实是在寒冬开放的,古人诚不我欺。右手边穿过门洞,厅堂坐西朝东,红漆门柱嵌入白粉墙,望进去清一色的红木陈设,匾额上书:三穗堂。浓厚饱满。堂正门对面东墙根下遍植兰草,间或几株罗汉松,一片绿景,真真是十分洗眼;花台隔断,自成景观。厅堂南面的屋檐下坐了几盆宫粉梅和玉碟梅晒太阳,粉白辉映,标致得很。美则美矣,娇气了些。 整个园内水文连通,有溪涧活源流长,有泉瀑泻玉游深,沿着溪岸走,是总能带你逛遍整个园子的。百年老藤悬在溪涧上方,盘虬卧龙,很是苍劲。想来花期到临,繁花之盛,紫如烟若霞,似端坐身披紫缎长袍的妇人,应是十分美丽。游水穿过廊桥下的堆石,前方是长长的曲廊。廊端蹲坐着两只石狮,光滑明亮,一只似低头注视,一只似抬头低吼,少威严多生动,饶有兴味。探访廊迹,迤逦曲折,漏窗透出墙侧绿植,十分清幽,意境深远。曲廊一侧为园内小景,堆山理水,自有千般妙处:山石有圆润之窍,形容自成环肥燕瘦;池山盛景宛转以堆叠连片,起伏有峰峦造势。“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诚然,造池可活园。静池水平如鉴,通透如翡翠,有游鱼水下往返,也是波澜不兴。楼阁临水而建,叠层成台,可观池景,可怡心神。牌匾上书:鸢飞鱼跃,意境也是高远。从叠石拱门中望见阁楼,别有洞天。 穿过园山石洞,豁然开朗。茶花被间植在山体石隙处,福建大朱砂红得耀眼,也有白十八透着丝丝粉印,娇俏可爱得紧。又有细草成团成簇从假山垂下,山石的坚硬却也柔化了几分。忽见得一群人抬头目视斜上方指指点点,紧走几步抬头望去,原有龙墙砖雕长长伸展于屋脊墙头,一对戎马石刻人像立于屋顶,栩栩如生。以前听说过什么雕梁画栋、雕栏玉砌,私心以为形容颐和园这类皇家园林更为妥当,此种雕瓴只能用独具匠心来赞扬工匠的玲珑心思了。檐底飞翘,仿佛下一秒就要耸云入天。灰瓦色润,未经落雨也仿佛能参出被打湿过的痕迹。衬着绿枝青空,甚是好看。 “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廊,九曲以达于岸”,是为描写豫园主景。湖泊东西狭长,水面开阔,浮光掠影,岸石嶙峋。廊桥卧于水岸,环境典雅。廊腰细长,红柱灰顶,内挂宫灯随风轻荡红穗,似一群宫人蹁跹起舞。从廊内可窥得水里几十尾肥美锦鲤,从流飘荡,随意东西,实是古趣盎然。有人在岸边执一枝长杆清理湖底水藻,手腕轻巧,面容悠闲。廊外高大的槐树遮天蔽日,伸展枝桠;西面是一片竹林,青色渐染入眼。手抚石栏过了拱桥,但见沿北墙植了两排林木高耸入云,树皮光滑,自是十分细直。又见得一古亭抱水拥翠,六角飞檐高高扬起,给人以生动之感。信步踱入亭内,拣南面向阳处随意而坐,不拘形状。日光充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此种惬意无可名状,但觉心怡神悦,久不忍离。 再走就不知方向为何物了,乱走一气往返了不少,竟也有幸识得翠竹琉璃漏窗、铺作鱼鳞之形的石砖、刻作铜钱之状的井盖,倒大开了眼界。又在一安室利处北墙发现一柱太湖石,假山讲究透、漏、秀、瘦、皱,眼前这柱倒也是不差的,背后斜插几枝翠竹,独独有秀气之色。 不觉日渐暮,应是出园时。(梨园法庭 李琦)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