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让“余热”真正热起来 ——临朐法院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07日

  近年来,临朐法院老干部党支部积极响应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号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在认真组织所属党员参加支部集体学习,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老干部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单位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发挥自身特长参与社会矛盾调解,信仰接力传帮带等等,真正实现了老干部退休不退色,离岗发余热。

  “退休回家了,但我是有组织的人。”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临朐法院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马注和其他党员就会陆续来到单位四楼的会议室,处理支部日常事务和组织集体学习,来参加学习的党员都会戴好老花镜,认真的在学习签到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在组织学习和开会前,马书记都会把人员核对一下,谁身体不好了,谁在外地给子女看孩子,谁家里有什么变故了等等,都会向大家通报一下情况。“以前整天在一块工作,现在退休见面少了,相互有些事都不了解,利用集体学习时间,把大家的情况说一下,都是‘老伙计’了,放心!”马书记每次集体学习都这么说。院里唯一的一名离休干部,原副院长张生琦同志,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身体硬朗,每次集体学习他都会准时参加,还经常开玩笑的跟别人说,每个月就盼望这一天,和大家一起回单位看看,跟‘老伙计’们聊聊天,这样才有归属感,“退休回家了,但我是有组织的人。”这是张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退休和在职的都是单位的主人。”

  近年来,临朐法院在抓好审判执行工作的同时,注重文化工作的引领作用。院运动会老干部由于身体等原因不能参加,就在“老人节”时专门组织老干部趣味运动会,加强老干部和在职干警及老干部之间的交流;每年的文艺晚会专门邀请老干部参加和观看;单位有大项建设和改革举措,都会专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专门组织老干部到淌水崖水库纪念馆和牛寨村“犟支部”参观学习;家事审判庭、金融审判庭、新建设的东城人民法庭落成后,专门邀请老干部参观指导;去年凝练院训的过程中,专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让他们讲法院历史故事,提供参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历次党建工作会议上,临朐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绍军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退休和在职的都是单位的主人。”他认为单位全面建设上台阶,老干部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老干支部的建设又是老干部工作的灵魂。

  “经常参加个活动,才有社会成就感和归属感。”

  2017年10月份,县里要成立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在基层党建、关心下一代、扶贫助困、法律咨询、科技服务、医疗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帮学助教、社区服务、网吧监督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消息一出,就有近20名老干部跑到单位或打电话来询问,想报名参加,最后考虑到老干部们的身体和居住等原因,确定了以支部书记马注同志为队长的10人志愿服务队。老干部党支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有2名老干部担任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还有3人参加了刑事维权、民事维权和帮教关心组的工作,截止目前,先后有2人次到学校和社区进行法制宣讲和咨询,用自己亲身经历和坚定信仰进行传帮带,5人次参加了维权和帮教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每次活动,老干部支部的马书记都会积极组织,认真准备,力求效果最佳,他经常讲,对我们退休老干部来说“经常参加个活动,才有社会成就感和归属感。”

  “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法院人的终生职责。”

  法院的绝大部分老干部,在退休前都从事审判执行工作,他们的法律知识、审判经验和社会阅历都非常丰富,这是一笔宝贵的法治资源和社会财富。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矛盾纠纷和人民群众对矛盾解决多元化的需求,在法院编制人员和社会调解员都有限的情况下,将部分退休老干部吸引到社会调解和诉前调解员的队伍当中,这既解决了案多人少和调解员不专业的问题,也充分发挥了退休老干部的专业“积蓄”,让这一宝贵的社会财富在社会上充分发光发热,这一举措得到了很多老干部的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临朐法院已经在立案、家事审判、金融审判、一般民事审判等环节设立了由退休老干部参加的诉前调解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简单案件进入复杂的诉讼程序,节省了审判资源,减轻了法庭的审判压力。临朐法院东城人民法庭,退休干部刘玉宝同志和另外一名调解员组成的驻庭调解工作室,去年通过诉前、庭前调解,把近200件案件“挡”在了诉讼大门之外,通过调解最终达成和解或撤诉,占到了法庭案件总数的20%左右。刘玉宝同志经常这样跟同事们说,不管从事审判还是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法院人的终生职责。”

(作者:临朐县人民法院  刘春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