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 | 利剑下的执行难 ——观《执行利剑》电视剧有感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17日 | ||
利剑下的执行难 ——观《执行利剑》电视剧有感 为更好的宣传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最高法院推出了法院人的执行大剧《执行利剑》,作为曾经干过执行工作的法院人来说,当然不能错过。 在以前看过反映司法工作的影视作品中,大多数都聚焦于侦察、反腐、审判等过程,对于审判结束后,执行人员如何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没有专门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众多案件最终的执行才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得以实现,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最直接的感受,因为对于人民群众和当事人来说,公正的判决拿到手的是一纸文书,而公正的执行拿到手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钱。 拿法律当凶器,造成执行难。《执行利剑》通过“明山系”这起重大案件的执行过程,反映出了目前社会上造成“执行难”的种种突出表现,给观众展现出了现实版的“执行难”。电视剧通过执行甬加地产一案,逐步挖出了“甬加”背后黑手“明山系”,男主角郑怀山,是一个法学教授、市政府的法律顾问,他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把法律当凶器,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进行非法运作,甚至做着违法犯罪的勾当。郑怀山披着光鲜的外衣,操控着陆吉安、齐三河、陈志非等出面充当“老赖”,阻碍执行,对抗法律,致使案子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僵局。他还有个手段就是拉拢法院工作人员下水,充当他的同党和内线,提供法院内部消息,供他规避执行使用,这样才使法院的集中执行行动总是“慢一步”,给执行工作带来了阻碍和困难。 行政干预司法,也给执行造成了一定困难。剧中以“何市长”为代表的政府行政工作人员,不洁身自好,利用自己的地位,打着“一切从稳定出发”的大旗,为这些非法行为出面说情,充当保护伞,这样的情况虽然是少数,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切实存在的,这种行为对“解决执行难”带来的阻碍,甚至要超过那些“独立作战的老赖”数倍,社会影响也更加恶劣,它不仅阻碍了司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执行不能,要与执行难有所区分。剧中女主角左琳在暂时搁置甬加地产案子执行的间隙,执行了一起小的民生案,特别执行处的工作人员和车祸被害人夫妇一起来到被执行人刘建的家里,看到家里困窘不堪,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对策,律师也从中调解,承诺免去他们的律师费,刘建年幼的儿子主动站出来,发誓要为父亲还债,被害人夫妇都是小学老师,不忍心看到这么小的孩子从小失学,还要承担家里的重担,当场答应撤回申请,免去刘建的赔偿费用,左琳感谢他们的深明大义,答应帮他们申请司法救助。这是一起典型的执行不能的案件,在虽然在剧中非常的不起眼,但是也很好的利用“歇剧”时机,把执行不能向广大观众进行了阐释,让人民群众理解执行不能与执行难的关系。 基本解决执行难,我们利剑在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也是一样,必须有利剑在手。剧中第一把利剑就是以女主角左琳为代表的高素质执行队伍,坚持原则的院长、深藏不露的执行局长、信仰法律灵活果敢的法官左琳、直来直去不畏强势的法官助理于川、服从命令大胆敢为的法警尹东训和林洁,他们就是悬在犯罪分子头上的一把正义之剑。第二把利剑是一张强大的惩戒网络,银行、房管、投资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查控网络,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限高、限制出境等措施,这张大网的不断完善,极大的压缩了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为基本解决执行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剧集的播出,广大民众对执行难的根源有了深入了解,不仅普通民众对执行人员的配合度增高,甚至出现了很多老赖自觉执行法院判决的现象,这必将对推进执行攻坚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潍坊临朐法院 刘春雷) |
||
|
||
【关闭】 | ||
|
||